我國宏觀經濟持續向好,大工業投產達產等因素帶動下,全社會用電量持續快速攀升。七月初,南方水電出力良好,疊加大慶期間,部分耗能企業暫停,前期高位的日耗有所回落。數據顯示,7月2日,沿海八省電廠日耗一度降至184.6萬噸。但迎峰度夏到來,浙江正式出梅,在高溫的拉動下,7月5日,浙江用電負荷迎來年內新高。7月5日,沿海八省電廠日耗回升至193.7萬噸;昨日,回歸200萬噸一線。七月中旬后,長江中下游地區陸續出梅;屆時,高溫天氣一鍵開啟,對于火電考驗較大,且供應增量落地還需要一段時間實現,因此,市場存在一定的真空期。從目前情況分析,短時間內,煤炭供需基本面仍然偏緊,深度貼水的期價存在一定支撐,動力煤市場也出現向好發展態勢。
七月份以來,盡管水電開足馬力、大幅增加,但火電發電量和需求量并未減少,電廠日耗一度下降至184萬噸一線后,突然強勁反彈,而沿海六大電廠日耗一度從75-76萬噸一線爬升至80萬噸。電廠日耗的穩中有升,說明下游工礦企業開足馬力生產的良好勢頭以及居民用電量的剛性支撐依然存在。
國內市場將有所轉好,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國際煤價飛漲。據悉,澳大利亞煤價從140美元迅速攀升到146.7美元,印尼也將七月份的動力煤基準價上調至115.3美元/噸,為近十年來新高。而國際油價的上漲和東南亞國家經濟的復蘇,正是推動國際煤價上漲的一個重要原因。此外,OPEC+會議的取消,促使石油市場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國際油價不斷攀升,并刷新近三年來高位。當原油價格上漲時,會導致原油需求下降、主要替代品煤炭需求增加,從而推高煤炭價格。國際煤價的不斷上漲,會造成我國進口煤貿易商利潤很低,采購量減少,部分用戶轉向國內市場上。
1-5月份,我國累計進口煤11116萬噸,同比下降25.2%,動力煤進口量出現明顯下滑;六月份,沿海地區進口政策出現松動,當月到港進口煤數量不占用全年進口配額,國內部分電廠積極招標采購進口煤資源,但考慮到船期、資源緊張等問題,六月份,進口量增幅有限。目前,澳洲煤通關暫未松動,我國沿海地區進口動力煤以印尼煤為主,受階段性降雨和疫情影響,印尼煤改為八小時裝船,供應量不及預期。供需格局偏緊,支撐印尼煤離岸價格持續高位運行;且國際海運費高位運行,均增加國內用戶采購進口煤的成本。進口煤與內貿煤價差縮小之后,進口煤對國內供應的補充和對內貿煤價格的打壓作用有限。
免責聲明:tiegu發布的原創及轉載內容,僅供客戶參考,不作為決策建議。原創內容版權歸tiegu所有,轉載需取得tiegu書面授權,且tiegu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原創內容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轉載內容來源于網絡,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方便學習與交流,并不代表tiegu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如無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權,敬請告之,核實后,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申請授權及投訴,請聯系tiegu(400-8533-369)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