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下,由于全球經濟恢復以及主要經濟體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尤其是鐵礦石價格最高超過230美元/噸,創歷史新高,鋼鐵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備受關注。我國鋼鐵產業原料對外依存度高、供應鏈脆弱、供應渠道不穩定的問題再度凸顯,鋼鐵產業鏈上下游可持續發展成為業內討論的熱點。
一、供需現狀
(一)鐵礦需求情況
2021年,鋼鐵行業整體處于盈利階段,企業生產積極性高,但受粗鋼產能產量雙控政策影響,鋼鐵產量有所下降。2021年我國生鐵產量8.68億噸,同比減少4.3%,消費鐵礦石約13.71億噸(折62%品位鐵礦石)。
(二)鐵礦供應情況
1.國產
國內礦方面,2021年我國累計生產鐵礦石原礦98052.8萬噸,折合成品礦(折62%品位)約3.05億噸,同比增加9.4%。2021年,受進口礦價格波動影響,國內鐵礦石價格大幅波動,年初價格為970元/噸,7月份快速增長至1350元/噸,之后波動下降至年底的800元/噸。
2.進口
進口礦方面,2021年,我國累計進口鐵礦石112431.5萬噸,同比減少3.9%;進口均價為164.3美元/噸,較2020年增長61.6%。2021年底,港口庫存為1.56億噸,較年初增加3200萬噸。2021年,鐵礦石總供應量約13.97億噸。
2021年,進口鐵礦石價格大幅波動,鐵礦石進口月度均價由1月的133.3美元/噸波動上行至8月的207.6美元/噸,隨后迅速下降至12月的102.6美元/噸。鐵礦石價格上漲主要由于市場過度解讀和金融資本炒作等多因素共同作用,帶動進口礦價格快速上漲。
(三)鐵礦供需分析
整體來看,2021年,我國鐵礦石供應量遠大于需求量,過剩約8944萬噸。雖然國際鐵礦石市場波動頻繁,但國內礦快速調整和港口庫存緩沖功能完全可以及時調節供需平衡。
二、存在問題
我國鐵礦行業發展的主要問題其實是產業結構性失衡,主要體現——一是進口量大、占比高且來源集中;我國進口占比80%以上。近年來,我國鐵礦石進口量整體呈逐年上升態勢;2015~2020年連續6年進口礦超過10億噸。二是鐵礦石金融屬性強,定價話語權缺失;進口鐵礦石受制于四大礦的高度壟斷,定價權缺失嚴重,價格波動劇烈。三是供需雙方市場地位不對等;進口礦高度壟斷。進口礦來源中,澳、巴兩國合計占比超過80%。四是產業上下游利潤分配嚴重失衡;2012~2020年,我國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利潤總額累計8806.8億元,四大礦鐵礦石業務EBITDA合計21494.3億元,是我國重點鋼鐵企業利潤總額的2.4倍;四大礦凈利潤11130.4億元,是我國重點鋼鐵企業利潤總額的1.3倍。五是產業上下游生產工藝不對等。因工藝連續差異,礦山行業制約冶金行業。
(一)國內鐵礦生產方面
1. 國內礦山受到資源和環境的雙重約束,難有大幅增產
我國鐵礦資源稟賦“貧、雜、細”“小、廣、深”的特點,決定了鐵礦企業分布“多、小、散、亂”。這種結構布局,決定了其利用難度大、環境擾動大、安全生產壓力大。在安全、環保、能耗、質量、標準等要求越來越高的形勢下,小型礦山數量持續減少,國內鐵礦難有大幅增產。
2. 國內礦山規模較小,發展易受國際市場影響
國內鐵礦石需求強度上升的情況下,全球鐵礦石供應增長乏力,供應偏緊,使得全球鐵礦石市場價格陡增,國內礦山盈利能力同步大漲。隨著國際礦業巨頭的復產,全球鐵礦供應將再超需求,導致全球鐵礦石市場價格驟降,國內礦山盈利能力受國際市場供應恢復影響而再次大幅下滑。如此,礦價頻繁大幅波動,國內礦山盈利能力高低不定,不利于國內鐵礦行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二)進口鐵礦方面
1. 進口礦、庫存、對外依存度繼續保持高位,且進口礦來源高度集中
2021年,我國鐵礦石進口量11.24億噸,繼續保持高位。2021年底,全國主要港口鐵礦石庫存1.56億噸,仍處高位水平。鋼鐵產業鐵礦石對外依存度自2015年以來連續6年保持在80%以上。2021年,受國內鋼鐵產能產量雙控政策影響,國內鋼鐵產量有所下滑,鋼鐵產業鐵礦石對外依存度降至76.6%,為近年來首次下降至80%以下。我國鐵礦石主要進口來源國高度集中,可替代選擇性小,不利于我國鋼鐵行業鐵礦保障安全。
2. 境外優質鐵礦資源生產基地建設進展緩慢,且權益礦占比低
目前,我國海外投產權益礦產能僅7300萬噸,占全年進口量的6%;與韓、日等發達國家海外權益礦比例仍有較大差距,全球第三大產鋼國日本和第六大產鋼國韓國,其鐵礦石基本依靠進口,但權益礦量占比均超50%。我國海外項目多為2009年之前合作項目,“十三五”期間,境外礦產資源生產基地建設進展比較緩慢,權益礦比例低。
(三)鐵礦石價格方面
1. 國內鐵礦石價格發現功能尚不明顯,定價機制重塑未能取得實質進展
受鐵礦石供應高度集中影響,鐵礦石定價由談判定價、季度定價到指數定價,都由賣方主導,我國在鐵礦石定價方面沒有話語權的被動局面始終沒有得到有效改善。目前,鐵礦石現貨市場定價機制主要依賴普氏指數進行定價,而普氏指數與期貨市場呈正相關關系,導致期貨市場與現貨市場聯動性明顯,鐵礦石金融屬性增強,易受市場投機影響,使價格容易受鐵礦石金融產品及其衍生品的過度投機影響而劇烈波動。
2. 進口礦價大幅波動影響鋼鐵原材料保障安全
“十三五”時期,我國進口鐵礦石價格先降后增;從2011年的163.8美元/噸,先降低至2016年的56.3美元/噸,后增至2020年的101.7美元/噸,到2021年5月的230美元/噸,隨后迅速下降至12月的102.6美元/噸。進口礦價格大幅波動,極大增加了我國鋼鐵行業的鐵礦資源保障風險。高礦價下黑色產業鏈上游國外礦業公司和鋼鐵企業及下游的用鋼企業的利潤分配模式已完全失衡,從巴西或澳大利亞開采出的鐵礦石到岸成本僅為30~40美元左右,但銷售價格卻遠高于成本價,嚴重侵蝕鋼鐵企業及用鋼企業的利潤空間,對鋼鐵上下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造成極為不利后果。
免責聲明:tiegu發布的原創及轉載內容,僅供客戶參考,不作為決策建議。原創內容版權與歸tiegu所有,轉載需取得tiegu書面授權,且tiegu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原創內容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轉載內容來源于網絡,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方便學習交流,并不代表tiegu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如無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權,敬請告之,核實后,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申請授權及投訴,請聯系tiegu(400-8533-369)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