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經濟的持續開放,大宗商品漲勢驚人,5月上旬中國商品期貨部分黑色系品種創出歷史新高價格。針對這一現象,中國監管部門重拳出擊,目前大宗商品有所“退燒”,不過全球最大交易商確認為,漲勢還能持續下去!
自3月下旬開始,中國部分大宗商品期貨品種價格不斷上漲,其中,以能源化工、基本金屬相關黑色系期貨品種漲幅最為明顯,包括螺紋鋼、熱卷、鐵礦石、銅、動力煤、焦煤、焦炭、玻璃等。到了5月上旬,部分期貨品種價格創歷史新高。鐵礦石期貨主力合約一度漲至1300元/噸以上,螺紋鋼主力合約最高突破6200元/噸,滬銅主力合約最高達到78000元/噸以上。
部分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引發監管層的高度關注。5月國務院常務會議三次“點名”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后,國家發改委等多部門通過保供穩價等多種措施遏制大宗商品價格的不合理上漲。
6月22日,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發布公告稱,國家物資儲備調節中心決定近期開始投放2021年第一批鋁、鋅、銅國家儲備。
6月23日,國家發改委官方微信發布消息稱,發改委價格司與市場監管總局價監競爭局派出多個聯合工作組,赴有關省市就大宗商品保供穩價問題進行調查。
隨著政策面釋放明確信號,市場投機炒作開始降溫,部分大宗商品,比如鐵礦石、鋼材、銅等商品價格出現了不同程度回落。
值此之際,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交易商嘉能可(Glencore)的首席執行官Ivan Glasenberg在卡塔爾經濟論壇上就大宗商品價格飆升發表了評論。
他指出,中國壓低價格的努力是一種短期游戲,因為潛在的供需基本面將使價格居高不下,Glasenberg說,中國此舉的影響將是短暫的,因為中國將需要補充庫存。
Ivan Glasenberg預計,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將持續下去,原因包括中國的基礎設施支出、因疫情導致的各種大宗商品供應中斷(造成供應短缺),以及來自全球其它基礎設施項目(包括美國)的支持。
與此同時,他補充說,礦業將難以跟上向綠色經濟轉型帶來的新需求。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陳道富分析,今年以來大宗商品價格是由貨幣、供求錯位和部分結構性變化等多種因素共同推動的,暫時性、短期性的因素是導致大宗商品價格快速上漲的主導因素。
陳道富指出,現在來看,大宗商品價格長期大幅度上漲,或者長期的大宗商品價格周期條件還不太具備。但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仍然會持續一段時間,并且持續的時間會比僅僅看供需缺口顯示的時間要長一些。
免責聲明:tiegu發布的原創及轉載內容,僅供客戶參考,不作為決策建議。原創內容版權歸tiegu所有,轉載需取得tiegu書面授權,且tiegu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原創內容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轉載內容來源于網絡,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方便學習與交流,并不代表tiegu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如無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權,敬請告之,核實后,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申請授權及投訴,請聯系tiegu(400-8533-369)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