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工信投資字〔2024〕115號
各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辦、廳、局:
《山西省制造業領域設備更新工作方案》已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山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山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山西省財政廳
山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中國人民銀行山西省分行
國家稅務總局山西省稅務局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山西監管局
2024年5月17日
山西省制造業領域設備更新工作方案
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設備更新決策部署,落實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門《推動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實施方案的通知》(工信部聯規〔2024〕53號)和《山西省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實施方案》(晉政發〔2024〕10號)要求,推動全省制造業領域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圍繞推進新型工業化和制造業振興升級中心任務,堅持市場化推進、標準化引領、軟硬件一體化更新,深入實施制造業技術改造升級工程,以大規模設備更新為抓手,以先進設備升級、數智深度賦能、綠色裝備推廣、本質安全提升為重點,實施設備更新行動;以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需求為牽引,聚焦重點領域設備供給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產品,實施重點設備和產品供給行動,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堅實支撐。
到2027年,全省制造業領域設備投資規模較2023年增長25%以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分別超過90%、75%。重點行業能效基準水平以下產能基本退出、主要用能設備能效基本達到節能水平,本質安全水平明顯提升,創新產品加快推廣應用,先進產能比重持續提高。
二、實施設備更新行動
以提高生產效率和技術水平為目標,推動制造業領域設備更新,引導企業淘汰落后設備、使用先進設備,加快數字化轉型,提升綠色低碳發展能級和本質安全水平。
(一)先進設備升級
1.加快落后低效設備替代。傳統產業加快淘汰落后低效設備、超期服役老舊設備。傳統裝備制造業推動鑄鍛行業熔煉設備、環保設備升級替代,農機行業更新柔性剪切、成型、焊接裝備,工程機械行業更新油壓機、折彎機、檢測設備,工業母機行業更新服役超過10年的機床等。輕工產業推動日用玻璃、日用陶瓷企業開展智能化改造,推廣個性化定制和柔性生產。紡織產業更新轉杯紡紗機等短流程紡織設備,細紗機、自動絡筒機等棉紡設備。酒、醋等釀品領域推廣發酵、熏醅、蒸餾等一體化釀造工藝,更新全自動發酵、罐裝、包裝等生產設備。電動自行車行業更新自動焊接機器人、自動化噴涂和烘干設備、電動或氣動裝配設備、絕緣耐壓測試儀、循環充放電測試儀等。(省工信廳)
2.更新升級高端先進設備。新興產業加快更新高技術、高效率、高可靠性的先進設備。新能源汽車產業更新車身焊接設備、涂裝設備、裝配設備、檢測設備,開發純電動、氫燃料電池、甲醇汽車等整車產品。航空行業開發航空儀表及相關傳感器、航空機載氣壓測試設備、載人飛船黑匣子等高性能零部件。半導體產業更新單晶爐、氣相外延爐、高溫純化爐、氣相沉積爐等設備,發展集成電路、化合物半導體、光電器件、分立器件、傳感器等產品。光伏產業更新大熱場單晶爐、高線速小軸距多線切割機、多合一鍍膜設備、超級光注入設備、大尺寸多主柵組件串焊機等先進設備。動力電池行業更新超聲波焊接機、激光焊接機、注液機、分容柜等設備。生物發酵行業實施萃取提取工藝技改,更新蒸發器、離心機、新型干燥系統、連續離子交換設備等。現代醫藥產業推廣連續流生產工藝、低VOCs排放等設備,更新復雜注射劑微納米化設備、制劑連續制造設備和控制系統等先進設備,推廣應用大型生物反應器和蛋白純化設備。(省工信廳)
3.試驗檢測設備更新升級。圍繞設計驗證、測試驗證、工藝驗證等中試驗證和檢驗檢測環節更新先進裝備,提升工程化和產業化能力。設計驗證環節重點更新模型制造設備、實驗分析儀器等先進設備。測試驗證環節重點更新機械測試、光學測試、環境測試等測試儀器。工藝驗證環節重點更新環境適應性試驗、可靠性試驗等試驗專用設備,以及專用制樣、材料加工、電子組裝、機械加工等樣品制備和試生產設備。檢驗檢測環節重點更新電子測量、無損檢測、智能檢測、光學檢測等儀器設備。(省工信廳、省科技廳)
(二)數智深度賦能
1.拓展智能設備軟件應用。加大智能制造設備和軟件投入,推動工藝革新、裝備升級、管理優化和生產過程智能化。面向制造全過程,以生產作業、倉儲物流、質量控制環節為重點,加快高檔數控機床與工業機器人、增材制造裝備、智能傳感與控制裝備、智能檢測與裝配裝備、智能物流與倉儲裝備等通用設備更新,促進高端裝備、電子信息、化工、建材、消費品等行業成套裝備更新迭代。集成應用電子設計自動化、制造執行系統、供應鏈管理系統等工業軟件。(省工信廳)
2.培育打造智能車間工廠。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全過程、全要素深度融合,面向制造過程各個環節,推進制造技術突破、工藝創新、精益管理和業務流程再造,打造智能制造典型場景、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引導龍頭企業帶動上下游企業協同打造智慧供應鏈。推動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工業領域適用性技術應用,開展裝備聯網、關鍵工序數控化、業務系統云化等改造,推動中小企業工藝流程優化、技術裝備升級。(省工信廳)
3.加快建設數字基礎設施。規模化部署工業互聯網、物聯網、5G、千兆光網等新型網絡基礎設施,鼓勵企業開展內外網升級改造,提升現場感知和數據傳輸能力。優化數據中心布局,加強工業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等算力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工業算力資源供給能力,支撐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應用。建設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積極融入全國一體化算力網,支持企業建設各具特色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全要素、全產業鏈數據的有效集成和管理。(省發展改革委、省工信廳、省數據局、省通信管理局)
(三)綠色裝備推廣
1.加快生產設備綠色化改造。推動重點用能行業、重點環節推廣應用節能環保綠色裝備。鋼鐵產業改造升級高爐、轉爐等限制類裝備,推廣短流程煉鋼、氫冶金、非高爐煉鐵等工藝流程。有色產業重點推廣新型穩流保溫鋁電解槽、銅锍連續吹煉、蓄熱式豎罐煉鎂、再生金屬冶煉等工藝技術。建材產業推動水泥熟料企業全面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更新原料制備、窯爐控制、粉磨破碎等裝備。焦化產業加快大型焦爐升級改造。化工產業加快尿素固定床間歇式氣化技術升級改造,聚氯乙烯離子膜電解槽進行零極距節能改造,密閉電石爐技術改造。(省工信廳)
2.推動重點行業節能降碳改造。聚焦鋼鐵、焦化、有色、化工、建材等重點行業,對標重點領域能效標桿水平,有序推進技術工藝升級,大力推動燒結煙氣內循環、干熄焦、低品位余熱利用、焦爐自動加熱、高效篦式冷卻機改造、爐窯蓄熱保溫技術、捕集二氧化碳加氫制甲醇等節能降碳技術改造。針對數據中心、機械、造紙、紡織、電子等行業主要用能環節和設備,推廣應用關鍵共性節能降碳技術裝備,鼓勵企業加強能量系統優化、余熱余壓利用、可再生能源利用等。(省工信廳、省發展改革委)
3.加快重點用能設備能效升級。以《重點用能產品設備能效先進水平、節能水平和準入水平(2024年版)》為依據,推動工業窯爐、鍋爐、壓縮機、風機、泵等重點用能設備系統改造升級,更新改造后達到能效節能水平(能效2級),并力爭達到能效先進水平(能效1級)。推動高效節能爐排、配套輔機、熱網泵閥、儲熱器、能量計量系統等高效鍋爐配套系統規模化應用。加快應用高效離心式風機、低速大轉矩直驅、高速直驅、伺服驅動等技術,提高風機、泵、壓縮機等電機系統效率和質量。(省工信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能源局)
4.推廣固廢處理和節水設備。支持工業固廢綜合利用龍頭骨干企業與科研院校、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等合作,研發推廣一批復雜難用固廢無害化利用、再生資源高效高值化利用、自動化智能化柔性改造等共性關鍵技術,更新升級工業固廢和再生資源綜合利用設備設施。面向化工、鋼鐵、建材、紡織、造紙、食品等已出臺取(用)水定額國家標準的行業,推進工業節水和廢水循環利用。改造工業冷卻循環系統和廢水處理回用等系統,推廣高效冷卻和洗滌、高耗水工藝替代等先進工業節水工藝,應用全膜法處理中水回用裝備、高性能水處理納米反滲透薄膜等節水裝備。(省工信廳、省水利廳)
(四)本質安全提升
1.改造升級化工(危險化學品)行業。推動化工企業老舊裝置綜合技改。更新升級老舊煤氣化爐、壓縮機組、加熱爐、換熱器、反應器、反應釜、分離塔、泵閥管網、儲存罐等設備設施,淘汰落后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工藝技術設備,推廣應用無人化、連續化等生產技術和裝備,加快推進生產管理、工藝控制、產品流向等環節數字化改造,強化全過程一體化管控。(省應急管理廳、省工信廳)
2.推廣應用先進適用安全生產設備。在重點領域推廣應用輕量化新型個體防護裝備、便攜式多氣體檢測儀等檢測裝備、安全隱患智能識別與實時監測預警裝備、智能化虛擬化應急演練裝備、少人無人化大功率滅火洗消等應急處理裝備。圍繞工業生產安全事故、地震地質災害、洪水災害、城市內澇災害、城市特殊場景火災、森林草原火災、緊急生命救護、社區家庭安全應急等重點場景,推廣應用先進可靠安全裝備。(省工信廳、省應急管理廳)
三、實施重點設備和產品供給行動
聚焦重點領域設備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產品,加強供需對接和精準推介,推動生產企業擴大生產規模、提升設備產品質量,為大規模設備更新提供充足優質設備產品供給。
(一)重點領域設備供給
1.工業領域。煤炭行業圍繞智能礦山建設、智能裝備開發、煤層氣抽采,擴大“三機一架”、皮帶輸送機、破碎機、轉載機、掘錨一體機、煤層長孔定向鉆機、地質勘探鉆機等高端裝備供給,為大型礦山提供礦用自卸車、礦用挖掘機等拳頭產品。電力行業提升風電整機、光伏組件、新型儲能電池、循環流化床鍋爐等產品供給能力。新能源行業提高大功率風電機組及光伏組件供給水平。節能環保產業重點供給高效清潔燃燒鍋爐、蓄熱式電鍋爐、空氣熱源泵等高效節能裝備。化工、焦化、冶金、電子等重點行業,供給化工壓力容器、焦爐設備、軋鋼設備、半導體顯示專用設備、半導體檢測設備、半導體純化設備、細紗機、精梳機、智能倉儲、智能搬運機器人、橋式起重機等。(省工信廳、省能源局)
2.交通運輸領域。軌道交通領域,供給大功率交流傳動電力機車、新能源機車、貨車、鐵路漏斗車等軌道交通裝備,以及電機、車軸、車輪、輪對、轉轍機等零部件。通用航空領域,供給固定翼無人機、多旋翼無人機、輕型運動類直升機、航空機載裝備等通用航空裝備。(省工信廳、省交通廳)
3.建筑和市政領域。依托我省工程機械和市政車輛較強的生產能力和比較優勢,供給液壓挖掘機、工程起重機、塔式起重機、施工升降機、附著式升降腳手架、市政車輛等產品,助力市政基礎設施更新改造。(省工信廳)
4.農業機械領域。加快綠色、智能、復式、高效農機裝備研發制造,推動動力驅動耙、聯合整地機械、高性能播種機、激光(衛星)平地機、高效植保機械、智能水肥一體化設備、高性能谷物聯合收割機等全程機械化類農機產品供給,推廣適應我省農業生產特點的農機裝備。(省工信廳、省農業農村廳)
5.教育醫療領域。以各類應用場景為導向,培育先進教學及科研技術設備,以及醫學影像、放射治療、遠程診療、手術機器人等醫療裝備生產企業,增加設備供給門類,提高供給水平。(省工信廳、省教育廳、省衛健委)
(二)消費品以舊換新產品供給
1.汽車供給。發揮我省能源轉化優勢和公路運力優勢,推動甲醇重卡、燃料電池重卡等節能與新能源載重貨車規模化生產,豐富產品譜系、提高產量規模,為全國公路貨運車輛替代更新提供解決方案。提高純電動乘用車市場占有率,推動純電乘用車搶占高中低端車型市場,箱式物流車服務農村地區以舊換新。(省工信廳)
2.家裝供給。聚焦居民舊房裝修、廚衛等改造工程大規模需求,提升家裝產品供給能力。發揮平板玻璃、鋼化玻璃、夾層玻璃、中空玻璃等玻璃產品供給優勢,加快大理石瓷磚、外墻磚、仿古磚、透水磚、壁畫等陶瓷產品供給,保障多孔磚、加氣混凝土砌塊、加氣板材、輕質墻板、復合保溫砌塊以及滿足裝配式建筑功能的綠色墻材供給,強化功能化家具、擦窗、掃拖地機器人等智能家居產品推廣應用。引導企業提高家裝消費供給質量和水平,提供更多高品質、個性化、定制化家裝產品。(省工信廳、省商務廳)
四、保障措施
(一)加大財稅支持。建立制造業領域設備更新項目儲備庫,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省級技改資金加大制造業領域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項目的支持力度。省級基本建設資金對工業領域項目固定資產貸款中用于設備更新改造的項目貸款部分給予貼息支持。落實購置用于環境保護、節能節水、安全生產等專用設備的投資額按一定比例實行稅額抵免的稅收優惠政策,把數字化智能化改造納入優惠范圍。落實先進制造業企業增值稅加計抵減政策。(省工信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稅務局)
(二)突出標準引領。加強國家標準宣貫,加快國家標準推廣實施。推動企業對標能耗限額、產品設備能效等先進標準、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節能降碳技術裝備推薦指導目錄,進行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嚴格落實能耗、排放、安全等強制性標準和設備淘汰目錄要求,依法依規淘汰不達標設備。鼓勵企業加強關鍵技術、設備標準研究,積極參與國際、國家、行業、地方、團體標準制修訂,將企業技術優勢轉化為標準,引領行業設備升級,增強市場話語權。(省工信廳、省市場監管局、省能源局、省應急管理廳、省發展改革委)
(三)強化創新支撐。在工信領域啟動“揭榜掛帥”工作,圍繞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產業基礎再造與重大技術裝備攻關、數字技術賦能產業三個方向,支持具有引領性、系統集成性和產業鏈協同性的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和產業化,加快設備更新迭代。(省工信廳)
(四)優化金融扶持。用好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引導金融機構加強對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的信貸支持。爭取中央財政貼息支持,積極申報國家技術改造升級導向計劃。常態化開展政銀企對接,推介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重點項目,引導金融機構擴大制造業中長期貸款投放。發揮政府投資基金引導撬動作用, 支持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項目建設。鼓勵各類金融機構積極推出設備更新信貸產品,提供優惠貸款利率,開辟“綠色通道”,提高貸款審批效率。(省工信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地方金融管理局、人行山西省分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山西監管局)
(五)加強要素保障。加快推進企業技術改造項目建設,加強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對不新增用地、以設備更新為主的技術改造項目,實行承諾備案制,加快能評、環評等前期審批手續辦理,開辟審批“綠色”通道。(省工信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能源局、省審批服務管理局)
免責聲明:tiegu發布的原創及轉載內容,僅供客戶參考,不作為決策建議。原創內容版權僅歸tiegu所有,轉載需取得tiegu書面授權,且tiegu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原創內容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轉載內容來源于網絡,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方便學習交流,并不代表tiegu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如無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權,敬請告之,核實后,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申請授權及投訴,請聯系tiegu(400-8533-369)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