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以來,焦炭下游企業利潤持續收縮,全國247家鋼廠鐵水日均產量一度降至220萬噸以下,需求走弱對焦炭現貨產生較大壓力。1月上旬,焦炭兩輪降價先后落地,共計下調200—220元/噸,與此同時,隨著焦企原材料冬儲補庫,入爐煤價格相對堅挺,月初甚至出現小幅反彈,使得全國大部分焦企再次陷入虧損,于1月中下旬開始主動減產,降產后焦炭支撐增強,價格逐漸企穩。截至目前,港口準一級濕熄焦現貨價在2300元/噸左右,折算期貨倉單成本約2500元/噸。
近期焦炭期現走勢不一。“從現貨來看,焦炭現貨價格暫穩,近期隨著焦煤價格上漲,入爐煤成本提高,焦炭第三輪提降暫緩,隨著焦炭下游節前補庫,預計第三輪提降暫緩。但是盤面近期出現明顯下滑,盤面近期的下行主要受兩方面因素影響,一方面隨著部分下游鋼廠節前補庫結束,焦炭補庫需求下降。另一方面,近期市場情緒較弱,對開年后需求恢復存在擔憂,受此影響下行。”東證期貨黑色研究員王心彤說。
由于產業鏈利潤普遍偏低,焦炭目前維持供需兩弱格局,上周焦化廠焦炭日均產量合計111.8萬噸,較2023年9月高點下降5.6萬噸/天;247家鋼廠鐵水日均產量223.3萬噸,較2023年9月高點下降25.7萬噸/天;產業鏈各環節焦炭總庫存925.8萬噸,較旺季低點共計累庫117.2萬噸,其中鋼廠環節大幅累庫114.7萬噸,下游冬儲預期基本兌現。“整體來看,2023年11月以來焦炭供需兩端均在走弱,尤其是下游鐵水產量降幅達到10.3%,需求壓力更為明顯,焦炭基本面較為疲弱。”寶城期貨雙焦研究員阮俊濤說。
期貨日報記者在采訪中也獲悉,供應方面,隨著下游補庫,焦化廠開工率小幅提升,但焦煤價格上漲后焦化利潤再次收縮,開工積極性一般,多數維持前期限產幅度。雖然本周焦煤價格企穩,部分配焦煤走弱,但入爐煤成本依然偏高,焦化利潤較低,目前焦化廠仍為虧損狀態。庫存方面,下游鋼廠補庫基本已經結束,從今年冬儲補庫的程度來看不及往年,鋼廠焦炭可用天數較往年同比下降。往常春節前鋼廠可用天數基本在15—20天,今年降至10—15天。
“今年冬儲補庫偏低主要是兩方面因素,一方面下游鋼廠利潤普遍偏低情況下,不愿意用過多資金進行冬儲補庫,另一方面,鋼廠對節后的需求仍存不確定性,因此放低庫存。需求方面,節前鋼廠開工持穩,變化不大,鐵水維持現有水平。整體來看,節前主要交易預期需求變化邏輯,和基本面關系不大。”王心彤說。
阮俊濤認為,節前市場主要在交易弱現實邏輯,一方面焦炭延續供需兩弱格局,產業鏈庫存不斷回升,基本面中性偏空,且迎峰度冬期間,煤礦產地安監壓力有所緩和,焦煤供應相對平穩,難以給焦炭帶來有效的成本支撐。另一方面,節前市場觀望情緒漸濃,近期大多數工業品走勢都較為疲弱,說明除了商品基本面個性外,整個市場的氛圍也相對偏空,宏觀資金對于后市強預期的交易暫未啟動,使得焦炭主力合約價格振蕩回調。
對于焦炭的后市,王心彤認為,從后期來看,春節后關鍵在于需求的恢復情況。供應端節后逐漸復工,供應端擾動較小,但需求能否如預期般恢復至關重要。政策方面,今年“兩會”在3月初舉行,會上能否公布刺激政策為目前市場的主要關注點。從實際需求來看,隨著節后焦煤的恢復,鐵水需要恢復至235萬噸/天以上才能達到相對平衡,因此關注節后高爐復工情況。若鐵水如期恢復,將會帶來市場情緒的恢復,若鐵水恢復不及預期,市場或有一波調整。
“焦炭的主要利空驅動實際上從本輪回調開始以來始終沒有明顯變化,且部分利空在節后也會陸續兌現,例如隨著春季臨近,迎峰度冬煤炭保供工作即將進入尾聲,以及目前的需求利空到節后會逐漸切換到鋼廠復產預期。另外,1月已經有部分政策利好落地,2月5日,人民銀行將降低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向市場釋放大約1萬億的長期流動性,春節前后宏觀強預期仍有發揮空間。因此,焦炭本輪下跌預計是階段性回調,節后若市場邏輯從弱現實切換到強預期,焦炭價格重心或再次上移,關鍵還是在于煤礦安監政策以及穩增長措施的力度。”阮俊濤說。
免責聲明:tiegu發布的原創及轉載內容,僅供客戶參考,不作為決策建議。原創內容版權僅歸tiegu所有,轉載需取得tiegu書面授權,且tiegu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原創內容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轉載內容來源于網絡,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方便學習交流,并不代表tiegu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如無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權,敬請告之,核實后,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申請授權及投訴,請聯系tiegu(400-8533-369)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