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那些簽了年長協的,港口煤價格已經跌破大部分的長協價了。”談及煤價變化,一名業內分析人士如此對財聯社記者表示。多個煤炭下游行業的傳統生產旺季將至,但相當部分的買家仍持觀望態度。
根據CCTD的煤價數據,截至6月1日,CCTD環渤海動力煤現貨參考價為785元/噸(5500大卡),較月初下跌225元/噸,跌幅約22%。
煤價的持續下跌不僅反映著當前下游需求的萎靡,還代表著部分業內投資人士對未來市場的悲觀預期。根據CCTD此前公布的北港庫存數據,5月30日晚間,北港煤炭庫存已達3012.2萬噸,創歷史新高,單月增加412萬噸。
“現在港口基本已經放不下煤炭了,沒有多少空垛位,接卸都有難度了。”一德期貨資深動力煤分析師曾翔在接受財聯社記者時表示:“不僅是港口庫存高,一些民營煤礦自身也出現頂倉減產,筒倉都放不下了。”
對于為何出現煤炭滯銷的原因,曾翔解釋稱是因市場需求低迷疊加淡季末尾。“下游庫存已經備得很高,而且都在看跌,誰也不買。”
“盈利空間是壓縮的,焦炭市場現在也是偏弱運行。”煤焦化領域頭部企業陜西黑貓(601015.SH)證券事務處的工作人員對財聯社記者表示,“焦煤市場未來存在偏弱下行的風險,所以我們庫存相對謹慎,控制在安全庫存位。”
談及未來焦炭價格的拐點預期,該工作人員表示,“市場還是看跌的,目前預計不到拐點,但一般焦炭的盈利情況在下半年會轉好一些。”
下游需求萎靡雖已是多數業內人士的共識,但部分下游行業利潤的下降幅度仍然超出了外部投資者的預期。從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來看,1-4月份,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的利潤總額下降99.4%,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下降55.1%,煤炭開采和洗選業下降14.6%。
但火電等保供企業們因煤價下挫受益良多,1-4月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了47.2%,位列41個工業大類行業利潤增幅之首。
但根據最新數據,國內的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仍在下降,5月為48.8%,較今年2月時的年內高點下降3.8個百分點,連續4個月出現下降。
對于未來煤價拐點,曾翔稱,“如果小反彈不算的話,大的拐點估計要10月,也就是冬季補庫。但現在的煤價基本已經跌至合理區間附近,后續煤價跌速有望減緩。”
免責聲明:tiegu發布的原創及轉載內容,僅供客戶參考,不作為決策建議。原創內容版權僅歸tiegu所有,轉載需取得tiegu書面授權,且tiegu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原創內容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轉載內容來源于網絡,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方便學習交流,并不代表tiegu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如無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權,敬請告之,核實后,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申請授權及投訴,請聯系tiegu(400-8533-369)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