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財政支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有關情況,財政部副部長許宏才在會上表示,預計2021年全年為市場主體減負將超過7000億元。
發布會上,有記者提問:輿論普遍認為我國自黨的十八大以來實施了大規模的減稅降費政策,政策力度比較大,政策含金量很足,企業獲得感也比較強。請問財政部能否介紹一下這方面的具體工作,之后還有什么具體的工作打算?
對此,許宏才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持續實施減稅降費政策,著力用政府收入的“減法”來換取企業效益的“加法”和市場活力的“乘法”,放水養魚,固本培元。財政部作過一些統計,“十三五”時期,累計減稅降費超過7.6萬億元,其中減稅4.7萬億,降費2.9萬億。這個數字是比較大的,特別是2020年,為應對突發疫情的沖擊,財政部門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在財政收支壓力較大、較為困難的情況下,連續發布實施了7批28項減稅降費政策,全年新增減稅降費的規模超過2.6萬億,有力支持了各類市場主體復工復產復業,助力企業紓困發展,助推中國經濟持續穩定恢復。
許宏才表示,今年以來,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政府工作報告部署要求,進一步優化和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幫助市場主體恢復元氣,增強活力。主要的措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有一些是保留的,有一些是新增的。
一是繼續實施制度性減稅政策,比如降低增值稅稅率、增值稅留抵退稅、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等制度性的減稅政策繼續實施,讓政策疊加效應持續釋放。
二是分類調整階段性的減稅降費政策。延長疫情期間出臺的小規模納稅人減征增值稅等政策執行期限,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
三是出臺新的結構性減稅政策。強化小微企業稅收優惠,提高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起征點,進一步加大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所得稅優惠力度,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年應納稅額不到100萬元的部分,在現行優惠政策的基礎上,再減半征收所得稅。支持制造業和科技創新,將制造業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100%,并且允許企業按半年享受加計扣除政策。對于先進制造企業,按月全額退還增值稅增量留抵稅額,這是今年新出臺的一些結構性減稅政策。
四是持續實施降費措施,繼續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工傷保險費率,取消港口建設費,降低航空公司民航發展基金征收標準,并加大各類違規涉企收費整治力度。
許宏才稱,實施上述政策措施,預計全年為市場主體減負將超過7000億元。下一步,財政部將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決落實落細減稅降費政策,著力優化落實機制,提升政策實施效果,清理規范各類違規涉企收費,堅決不收“過頭稅費”,防止弱化減稅降費紅利,讓企業有更多獲得感。同時,密切跟蹤宏觀經濟形勢,考慮助企紓困發展需要,進一步研究完善有關具體政策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促進經濟平穩運行和高質量發展。
免責聲明:tiegu發布的原創及轉載內容,僅供客戶參考,不作為決策建議。原創內容版權歸tiegu所有,轉載需取得tiegu書面授權,且tiegu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原創內容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轉載內容來源于網絡,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方便學習與交流,并不代表tiegu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如無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權,敬請告之,核實后,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申請授權及投訴,請聯系tiegu(400-8533-369)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