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鋼動態公司(WSD)今年12月發布了最新一期世界級鋼鐵企業競爭力排名。韓國浦項繼續排名第一,已連續13年蟬聯全球鋼鐵企業競爭力魁首。與去年相比,今年進入世界級鋼鐵企業競爭力排名的企業總計35家,數量和企業本身均沒有變化,但排名變化較大(見本報49期A1版)。
WSD在報告中表示,2021是大多數鋼鐵企業盈利的一年,且這種高盈利狀況至少持續到2022年上半年。因此,WSD最新排名的35家公司財務業績處于前所未有的高水平,反映出全球各國國內市場和出口市場的高定價和高收益環境。
今年排名的35家企業中,有13家企業的凈債務與息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EBITDA)之比低于0.5,21家企業的該指標低于或等于1.0。可以看出,絕大多數企業的資產負債表還是一如既往的健康。
根據WSD的計算,自2022年年中以來,鋼材價格有所下降,噸鋼EBITDA超過350美元的企業數量從2021的12家下降到2022年的10家,另有15家企業公布的噸鋼EBITDA超過150美元,只有一家企業報告噸鋼EBITDA為虧損。
2022年,“資源豐富”(即垂直整合獲得低成本原材料)和所在地區“市場價格偏高”是企業保持盈利能力的主要原因,這一方面反映了全球供應/需求不平衡的情況,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自2015-2016年起“保護主義時代”的生效結果。
WSD稱,俄烏沖突及由此帶來的后果對排名的多種因素產生了影響,包括“所在地風險”“產能擴張”“位于高速增長市場”等,使本次排名發生了很大變化。此外,整體來看,今年35家企業的平均加權得分為7.36分,低于去年的7.40分。受多種因素影響,今年不少俄羅斯鋼企的排名大幅下滑。而且,隨著俄羅斯因沖突和制裁失去了向傳統出口市場,特別是向歐盟的鋼材出口渠道,印度、土耳其、中東和太平洋盆地的一些企業卻因此在這些市場獲得了新的出口機會。
除了與俄烏沖突相關的排名變化之外,許多其他事件也影響排名中的一系列因素。不少企業宣布了放棄新投資項目,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直接還原鐵/電弧爐項目或是與“脫碳”運動相關的其他技術升級項目。相反地,韓國浦項鋼鐵公司、印度京德勒鋼和能源公司(JSPL)和其他公司宣布的新綠色鋼鐵項目反映了這些企業在“綠色鋼鐵”革命中的參與度增加,并增加了綠色產能,這也意味著得分更高。
此外,并購活動再次上升,更多聯盟和合資企業成立,不僅投資于擴大煉鋼能力,還投資于未來氫基煉鋼的可再生能源項目。
從具體企業排名來看,浦項作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鋼鐵企業,23個評分項目中在高附加值產品、轉換成本與收益、技術創新能力、熟練技術工人方面的優勢、下游業務、并購與合資、所在地風險因素等七個方面均獲得10分的滿分,資產負債表由去年的滿分降至9分,但產能擴張由去年的8分升至9分,其他指標的評分均與去年相同。最終,該公司以加權平均得分8.50分繼續穩居魁首,但低于去年得分(8.54分)。
與去年相比,競爭力排名前十的鋼企變化較大。浦項和紐柯繼續排名第一、第二名;安賽樂米塔爾、日本制鐵、鋼動力公司、塔塔鋼鐵由去年的第六、第七、第八、第十名分別前進至第三、第四、第六、第七名;中國寶武和奧鋼聯分別維持第五和第九的排名不變;兩家俄羅斯企業,謝維爾和俄新鋼均退出前十排名,分別降至第18和第21名,而京德勒西南鋼鐵公司和克利夫蘭-克利夫斯則取而代之成功晉級前十,分別排名第八和第十名。
納入今年全球競爭力排名的鋼鐵企業中,中國(大陸)、美國、印度、俄羅斯均有四家企業,巴西有三家,日本和韓國各有兩家。中國(大陸)納入排名的四家鋼企分別是:寶武(得分7.96分,排名第五位),較去年加權平均得分降低0.08分,排名不變;其次是鞍鋼(6.90分,排名第28位),得分下降0.03分,排名不變;馬鋼(6.41分,排名第34位),排名下降一位,得分下降0.16分;沙鋼(6.36分,排名第35位),得分提高0.22分,排名不變。
與競爭力排名第一的浦項相比,從評分因素看,寶武在規模、產能擴張、靠近下游用戶方面均為滿分10分,而浦項的這三項得分分別為9分、9分和8分;寶武在并購、聯盟和合資指標的得分與浦項均為滿分10分,在位于高速增長的市場方面得分也高于浦項;但在國內市場定價能力、高附加值產品、轉換成本與收益、削減成本能力、技術創新能力、擁有鐵礦、下游及非鋼業務等權重較高的指標方面得分與浦項仍有差距。除寶武集團外,納入評價的三家中國鋼企排名也仍然靠后。
值得一提的是,四家中國鋼企在國內市場定價能力指標上,除寶武得7分外,鞍鋼、馬鋼和沙鋼的得分均為3分,在所有納入排名的鋼企中該指標得分墊底。但隨著國內鋼企并購取得實質性進展,WSD也應當調整對中國企業這一指標的評分。例如,鞍鋼與本鋼重組后,鞍鋼粗鋼產能位居國內第二、世界第三,重組一年多后,已完成590項整合融合任務,實現從規模體量到質量效益的全面提升。
展望未來,隨著鋼材價格從2022年三季度開始明顯下跌,業界也會產生相應的疑問:此前累積的盈利能力是否會從2023年開始被侵蝕?企業能否在應對經濟低迷的情況下不造成虧損?業績滑坡后企業是否會持續投資旨在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新技術,或繼續投資其他創新舉措?答案是肯定的,“綠色鋼鐵革命”正在將“技術革新”浪潮推向新的前沿,因為全球的企業都在創新并適應脫碳的新挑戰。因此,技術領先將是企業中長期生存和成功的法杖。
免責聲明:tiegu發布的原創及轉載內容,僅供客戶參考,不作為決策建議。原創內容版權僅歸tiegu所有,轉載需取得tiegu書面授權,且tiegu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原創內容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轉載內容來源于網絡,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方便學習交流,并不代表tiegu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如無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權,敬請告之,核實后,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申請授權及投訴,請聯系tiegu(400-8533-369)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