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5日(星期四)上午10時,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劉愛華介紹2021年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并答記者問。具體內容如下:
香港經濟導報記者:
請問怎么看待“雙碳”目標對經濟運行的壓力?一些地方為了降能耗會采取比較激進的措施,比如對高耗能企業實施限產,以煤電為例,短期內如果限產量過大,可能會對煤電的供應造成不穩定,造成部分地方出現電力緊張的局面,也會影響到經濟穩定增長。您認為地方該如何處理好綠色轉型和穩增長的關系?謝謝。
劉愛華:
謝謝你的提問。關于“雙碳”對短期經濟的影響,我想當前中國經濟已經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碳達峰、碳中和既是我們向世界的一個莊嚴承諾,也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現代化進程的必由之路。從我們當前的發展階段看,目前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還沒有完成工業化的進程。在這個階段,我們要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確實是任務很重,壓力很大。
但是我們也要看到,推動綠色轉型發展,可能會抑制部分高耗能行業、高排放行業的短期增長。但與此同時,綠色轉型發展也將創造新的需求,催生新的產業,像節能環保、清潔能源這樣的綠色行業,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傳統行業的綠色轉型升級也將創造巨大的市場需求,所以我們還是要抓住這個歷史機遇,積極應對挑戰,推動中國經濟行穩致遠。謝謝。
第一財經記者:
今年以來,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對產業鏈中下游造成了一定的沖擊,中小企業利潤承壓。請問您對接下來大宗商品走勢怎么看?中小企業如何應對?
劉愛華:
謝謝你的問題,第一個是大宗商品價格走勢,我來回答一下。
關于大宗商品價格走勢。從我們目前掌握的情況看,今年上半年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平均上漲5.1%,漲幅比一季度擴大3個百分點。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在二季度漲幅擴大,主要有幾個因素的影響。一是經濟在持續恢復,需求在不斷擴張。二是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輸入性影響。今年6月份,國際能源價格指數同比上漲92.6%,非能源價格指數上漲43.2%,漲幅都是比較高的。三是去年同期低基數的影響。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從去年2月份開始PPI就持續下降,二季度每個月的價格都同比下降3%以上,所以今年二季度PPI的同比漲幅明顯擴大,給很多中下游企業、中小微企業帶來了比較大的成本壓力。從總體上判斷,雖然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輸入性的上漲壓力仍然是存在的,但我國的工業生產能力比較強,工業品的供應能力比較充足。與此同時,近期有關部門實施國內大宗商品價格保供穩價的政策,效果目前在初步顯現。6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上漲8.8%,比5月份回落0.2個百分點。所以總體上工業品價格上漲的影響是總體可控的。
免責聲明:tiegu發布的原創及轉載內容,僅供客戶參考,不作為決策建議。原創內容版權與歸tiegu所有,轉載需取得tiegu書面授權,且tiegu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原創內容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轉載內容來源于網絡,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方便學習交流,并不代表tiegu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如無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權,敬請告之,核實后,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申請授權及投訴,請聯系tiegu(400-8533-369)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