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媒體報道,為期兩天的2021中國汽車重慶論壇6月13日閉幕。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最新數據顯示,中國的電動智能汽車在全球范圍內形成了一定的先發優勢。
工信部相關負責人指出,當前全球汽車產業進入百年未有的大變革時期,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成為發展的潮流和趨勢,汽車產品的功能由單純的交通工具向移動儲能單元、智慧數字空間擴展,電子、軟件等在價值鏈中的占比日益提升。整體來看,我國汽車產業進入自身轉型升級與全球技術變革的疊加期,最新的數據顯示,這一產業發展取得了積極的成效。
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司長羅俊杰:企業的研發能力明顯增強,產品質量水平在穩步提高,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六年位居全球第一。今年5月份,我們市場滲透率超過10%,L2級自動駕駛功能新車裝載率超過15%在全球范圍內形成了一定的先發優勢。
與會的中國貿促會汽車行業分會負責人同時指出,中國汽車產業迎來了電動智能新時代。2020年,雖然中國乘用車銷量略有下降,但智能網聯乘用車卻上漲,半自動駕駛汽車銷量超過300萬輛,同比增長107%,占比已達15%左右。有預測認為,到2025年,部分自動駕駛、有條件自動駕駛級別的智能網聯汽車市場份額超過50%。
相關閱讀:
傳統汽車生產關系將重構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汽車行業委員會會長王俠表示,以電動智能為主要特征的百年未有之技術變革,讓中國汽車從全球的市場中心轉變為全球的技術前沿陣地,中國汽車產業迎來了電動智能新時代。
王俠認為,電動智能技術是新的生產力,需要有新的生產關系與其相適應,有三點需要行業特別關注。
首先,電動智能化是汽車誕生之后所面臨的一次最偉大的技術革命,任何一次技術革命都會帶來生產力的極大解放。既然是生產力的解放,就要以提升效率為終極目標。
其次,任何一次生產力的解放都會帶來生產關系的重構,代工廠、一級供應商和通信技術企業之間的關系需要在實踐中重新變得清晰。首先,代工廠的使命沒有改變,優勢也不能被低估;其次,一級供應商不能像以前一樣只接受主機廠的需求指令,也要去關注終端需求和市場走勢;另外,通信技術企業企業必須找準自己的角色定位,處理好與代工廠和傳統供應商之間的關系,不要想著贏者通吃,對汽車的敬畏之心是成功的前提。
另外,在重構新的生產關系時,協同與融合是關鍵詞,除了代工廠、一級供應商和通信技術企業之間的協同,還要關注車路、軟硬件之間、燃油車與電動車之間的協同。
免責聲明:tiegu發布的原創及轉載內容,僅供客戶參考,不作為決策建議。原創內容版權僅歸tiegu所有,轉載需取得tiegu書面授權,且tiegu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原創內容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轉載內容來源于網絡,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方便學習交流,并不代表tiegu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如無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權,敬請告之,核實后,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申請授權及投訴,請聯系tiegu(400-8533-369)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