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通過堅定貫徹落實‘三定三不要’經營原則及行業自律,我國鋼鐵行業整體實現適度減產,供需矛盾趨于緩和,雖然過得并不如意,但也看到了希望的曙光。”1月19日,鋼協副會長,三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何天仁在接受《中國冶金報》記者采訪時,如此評價2024年我國鋼鐵行業運行態勢。
仍有必要出臺強制性行政限產政策
“雖然鋼鐵行業自律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但自律程度還不夠,這也是導致2024年行業仍大面積虧損的主要原因之一。”何天仁坦言。
一方面,鋼鐵企業在自律方面表現不一。“經過連續多年的呼吁,多數鋼鐵企業在加強自律方面做得很好,大家已經嘗到了自律的甜頭,但部分企業做得還不夠,還要進一步加強。”何天仁說道。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在推動鋼鐵企業自律方面也存在缺位現象。他建議,應從國家層面出臺相關約束政策,推動地方轉變意識,發揮行業協會與地方政府雙向約束作用。同時,可以通過區域性財政轉移支付或改革相關稅收政策,讓地方共享行業自律的成果,從而增強地方推動行業自律的積極性。
“2025年,鋼鐵行業仍有必要出臺強制性的行政限產政策。”何天仁認為,尤其是要加快淘汰不合規產能,以合規產能為基礎嚴控鋼鐵產量。
“2025年,我國鋼鐵行業供需格局變化主要取決于兩方面因素。”何天仁表示,一是行業自律情況,二是不合規產能的淘汰力度。“在市場形勢好的時候,一些落后或非法產能的容易死灰復燃,給中低端市場造成較大沖擊。而高端市場由于有準入門檻,受沖擊的情況相對好一些。”他說道,“當前,國家提出要穩住房地產,但‘穩住’不代表有增量,房地產行業對鋼鐵行業的支撐不會像前幾年那樣堅挺。”
何天仁認為,2025年,以建筑鋼材為主的鋼鐵企業經營依然會很艱難,而對于中高端企業或轉型相對成功的企業,將面臨一定機遇。他表示:“如果鋼鐵行業能進一步加強自律,實現5%左右的減產幅度,行業盈利水平就有望大幅好轉。”
“一窩蜂”轉型不可取
“2025年,建筑鋼材企業將迎來生死抉擇,如何轉型是這些企業面臨的重要課題。”何天仁坦言,“在鋼鐵行業,哪個品種賣得好,其他企業就習慣‘一窩蜂’上。實際上,不同的鋼鐵企業應根據不同的區域消費市場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他舉例說,北方地區的一些鋼鐵企業選擇了管線鋼賽道,這條道路不一定適合南方地區的鋼鐵企業。而南方地區的鋼鐵企業可以選擇耐腐蝕的海洋用鋼等產品市場。此外,從屬地資源來看,位于礦山密集地區的鋼鐵企業可以選擇生產耐磨性能好的礦山用鋼,制造業集中地區的鋼鐵企業可以選擇生產機械制造用鋼……
“如果鋼鐵企業沒有深耕細分市場,那么最后高端產品也可能趨同化,反而有些細分市場的需求可能無法得到滿足。”何天仁認為,鋼鐵企業不能盲目趨同化地進行轉型升級。
免責聲明:tiegu發布的原創及轉載內容,僅供客戶參考,不作為決策建議。原創內容版權僅歸tiegu所有,轉載需取得tiegu書面授權,且tiegu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原創內容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轉載內容來源于網絡,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方便學習交流,并不代表tiegu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如無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權,敬請告之,核實后,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申請授權及投訴,請聯系tiegu(400-8533-369)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