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16日公布2024年11月財政收支情況。數據顯示,1至11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99010億元,同比下降0.6%;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45053億元,同比增長2.8%。
業內專家表示,隨著一攬子增量政策加快落地,11月財政收入延續修復態勢,而該數據恰恰折射出四季度經濟正處于回升階段。11月財政支出仍處于擴張區間,預計未來中央財政支出或延續偏強態勢,強化國家重大戰略任務和基本民生財力保障,將財政資金用在發展緊要處、民生急需上。
逆周期政策助力下財政收入延續修復態勢
數據顯示,1至11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99010億元,同比下降0.6%。其中,全國稅收收入161922億元,同比下降3.9%;非稅收入37088億元,同比增長17%。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9382億元,同比下降2.5%;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109628億元,同比增長1.1%。
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分析,11月全國稅收收入11140億元,同比增長5.3%,反映出財政穩步修復的趨勢正在鞏固。他認為,這與近期消費品以舊換新加速落地、資本市場活躍度提升、市場信心提振等因素相關,其中11月份企業所得稅同比增長37.0%,為年內最高值。
廣發證券資深宏觀分析師吳棋瀅表示,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速自9月由負轉正后,已連續3月逐月上行。11月份,稅收收入同比增長5.3%,屬于第二個月同比正增長,且增速進一步高于前值,企業所得稅、國內增值稅、出口退稅、印花稅等表現較好,是逆周期政策在稅收數據的直觀體現。
從各分項稅收收入看,1至11月,國內增值稅同比下降4.7%;國內消費稅同比增長2.2%;企業所得稅同比下降2.1%;個人所得稅同比下降2.7%;房地產相關稅收中,契稅同比下降13%,房產稅同比增長18%;城鎮土地使用稅同比增長9.9%,土地增值稅同比下降8.1%,耕地占用稅同比增長22.4%。
李超表示,綜合看,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數據折射出四季度經濟正處于回升階段,內生動能總體表現為修復的態勢,制造業依然是供給和需求兩端的強變量。國家稅務總局最新增值稅發票數據顯示,受國家實施的一系列存量和增量政策顯效的帶動,11月制造業銷售收入增速較10月份提高0.3個百分點,與統計局公布的11月份PMI變化趨勢基本一致。
展望下一階段,吳棋瀅認為,根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在總量上,財政政策將“提高財政赤字率,增加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這意味著財政政策中的三大抓手,即赤字率、超長期特別國債和專項債在2025年可能均將有所提升。
未來中央財政支出或延續偏強態勢
數據顯示,1至11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45053億元,同比增長2.8%。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支出36000億元,同比增長8.1%;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09053億元,同比增長1.9%。
吳棋瀅表示,11月財政支出端仍處于擴張區間,農林水支出與社保就業支出均在高基數基礎上進一步高增,前者應與增發水利國債資金須在今年年底前全部使用完畢有關,進而帶動預算內的配套資金進一步走高。
具體看,1至11月,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38123億元,同比增長5.9%;教育支出36267億元,同比增長0.6%;農林水支出22498億元,同比增長11.7%;城鄉社區支出18306億元,同比增長6%;科學技術支出8241億元,同比增長0.6%;債務付息支出11733億元,同比增長7.8%。
李超分析,從結構來看,社會保障和就業、債務付息支出進度較快,主要反映在經濟漸進修復的環境中,兜牢“三保”仍是財政支出的重要方向,債務付息支出較快是積極財政政策的反映,主要是赤字范疇下國債、地方政府一般債付息規模在攀升。近年來,為加強跨周期調節、穩定宏觀經濟大盤,我國保持相對較高的赤字水平,國債、一般債規模上升較快。
李超預計,未來中央財政支出或延續偏強態勢。預計后續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將落實黨政機關習慣過緊日子的要求,強化國家重大戰略任務和基本民生財力保障,將財政資金用在發展緊要處、民生急需上。
數據還顯示,1至11月,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42348億元,同比下降18.4%;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81038億元,同比下降2.6%。
免責聲明:tiegu發布的原創及轉載內容,僅供客戶參考,不作為決策建議。原創內容版權僅歸tiegu所有,轉載需取得tiegu書面授權,且tiegu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原創內容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轉載內容來源于網絡,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方便學習交流,并不代表tiegu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如無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權,敬請告之,核實后,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申請授權及投訴,請聯系tiegu(400-8533-369)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