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兩院院士大會在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要引導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密切合作,面向產業需求共同凝練科技問題、聯合開展科研攻關、協同培養科技人才,推動企業主導的產學研融通創新。
會議同期,發布了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評審結果,沙鋼聯合東南大學實施的“嚴酷服役條件下結構混凝土長壽命設計與多維性能提升關鍵技術”項目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產學研合作是推進科技創新的重要形式,是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關鍵路徑。沙鋼歷來高度重視產學研合作創新,從1999年起,便開始有計劃、有步驟的開展產學研活動,經過20多年的探索、實踐,逐步總結出一條“企業出題、與高校聯合解題、讓市場閱題”的合作模式,不斷集聚壯大發展動能,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引智提“質”加快科技成果向新質生產力轉化
產學研融合,平臺是基礎。沙鋼開放共享的合作理念、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貿易往來為產學研開辟了廣闊空間……技術、人才、裝備多項優勢集聚,讓沙鋼成為良好的新質生產力轉化基地。
特別是近年來,沙鋼充分利用高校與科研院所的人才、技術資源,與自身科技力量結合,與鋼鐵研究總院、東南大學、中南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東北大學、北京科技大學、蘇州大學、上海大學、加拿大薩斯喀徹溫大學等多個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產學研共同體瞄準重大戰略任務、產業關鍵核心、企業發展實際等方面開展技術攻關,為企業乃至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前不久,沙鋼東特股份與遼寧科技大學合作簽約;沙鋼淮鋼特鋼與東北大學、大連工業大學簽約,并分別成立“大學生實習實踐基地”。
校企雙向奔赴,產學研開花結果。企業與北京科技大學實施的智能化項目,生產效率提升超30%;與江蘇科技大學合作研發的耐超大焊接線能量的低溫高強韌鋼,填補國內外空白,滿足了國家重大工程所需;與加拿大薩斯喀徹溫大學合作的省級國際合作項目,開發出國際先進水平的系列抗酸管線鋼產品;與東北大學開展的鍍錫板表面鈍化新技術項目,攻克系列“卡脖子”難題,關鍵技術達國際先進水平……一系列創新成果快速從“實驗室”轉化到“生產線”,發生“質”的變革,產生“質”態躍遷。
近三年,通過產學研合作及自主創新,企業先后開發了170余只新品,多項產品填補國內國際空白。
聯合育人推進人才發展向高端創新力邁進
緊盯“效益、效率、人才”三大核心,沙鋼把人才培養擺在企業發展大局中謀劃推進。而“產學研”平臺的搭建,更為企業加快形成與新質生產力發展需求相適應的人才結構注入了源頭活水。
“通過產教雙方協同育人,近年來共100余名職工獲得工程碩士學位。”沙鋼職工培訓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
聚焦“新質人才”打造,沙鋼充分發揮高校院所科教智力資源優勢,深入實施技術人員知識更新工程,先后與東北大學、南京工業大學、江蘇大學聯合培養在職工程碩博士,按照“研究學習在院校、應用轉化在沙鋼”的人才培養模式,通過跟蹤、學習、研究國際國內相關領域的技術、產品和市場發展動向,有效強化了沙鋼產品、工藝技術和科技創新隊伍建設,培養出一大批既具有專業的基礎知識理論,又擁有豐富行業經驗的高端復合型人才。
既“上連天線”又“下接地氣”。結合國家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戰略需要和企業自身發展實際,沙鋼立足新型學徒制,以技能素質提升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與相關職業院校聯合開展訂單、頂崗、定向式技能人才培養,幫助青年技能人才快速走上技能報國之路。近三年,企業累計投入超億元用于技能人才培養,為社會和沙鋼培養了一大批懂技術、會創新的高素質技能人才。
“通過深化產學研合作,拓展科技創新的厚度和廣度,在綠色制造、綠色產品、數字工廠、產業鏈協同、人才培養等方面再加力、再突破,堅定高質量發展道路,做精做強,向著‘百年沙鋼’的宏偉目標砥礪前行。”沙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沈彬表示。
向“新”而行、以“質”取勝。產、學、研同向而行、同頻共振、同題共答,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一體部署,必將助力沙鋼在高質量發展新賽道上乘風破浪 、再創輝煌。
免責聲明:tiegu發布的原創及轉載內容,僅供客戶參考,不作為決策建議。原創內容版權僅歸tiegu所有,轉載需取得tiegu書面授權,且tiegu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原創內容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轉載內容來源于網絡,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方便學習交流,并不代表tiegu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如無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權,敬請告之,核實后,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申請授權及投訴,請聯系tiegu(400-8533-369)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