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多個省市披露了今年三季度地方債發行計劃,披露總額共計22482億元。整體來看,今年地方債供給偏慢,盡管5月發行有所提速,但幅度不及預期,長端利率期間迎來補降。
下半年來看,市場人士普遍預期地方債將迎來增發,三季度或為凈融資規模高峰,或將對長端利率形成短期擾動,但“資產荒”格局下,息差進一步壓縮趨勢不會改變。
今年新增地方債發行進度僅35%
近日,全國多個省市披露了今年三季度地方債發行計劃。
據企業預警通數據顯示,截至6月23日,共有29個省份和4個計劃單列市披露2024年7-9月地方債發行計劃,披露總額共計22482億元。根據目前披露的發行計劃統計,其中,新增一般債2266億,新增專項債14140億,再融資一般債2681億,再融資專項債3395億。
整體來看,今年地方債供給偏慢,尤其是新增專項債發行進度明顯慢于去年。據中金固收團隊統計,截至6月23日,今年以來新增地方債累計發行逾1.6萬億元、發行進度僅35%,其中新增專項債累計發行逾1.3萬億元、發行進度近34%,在近幾年同期中均僅快于2021年。
在實體債務杠桿提振相對有限的情況下,市場一直較為期待政府加杠桿對沖,盡管近兩月發行有所提速,但幅度上仍不及預期。這其中部分由于全年專項債項目篩選工作進度偏慢,4月下旬才全面完成,且今年地方債第二批新增限額直到6月中旬才下達,進度上皆相對晚于往年。
市場人士表示,盡管一定程度上,在特別國債帶動下,今年超長期國債發行量已明顯超過近年同期水平,但未能完全對沖超長期地方債偏低的發行量。這使得截至6月23日,今年以來超長期政府債券發行量僅1.46萬億元,明顯不及2022年和2023年同期水平,也慢于市場預期,這種供給預期差也成為此輪長債、超長債回暖的推手之一。
中金固收分析師東旭表示,5月以來信用利差持續壓縮而期限利差轉向走擴,是由于信用利差壓降相對信用下沉策略的性價比有所回落,機構為增厚收益,會重新轉向拉長久期,包括相對價值上看,長端利率和超長端利率在前期期限利差重新走擴后,也具備了一定的投資價值。
數據上看,截至6月23日,國債10Y-7Y、10Y-5Y、10Y-3Y、10Y-2Y和10Y-1Y利差分別位于2015年以來歷史分位數的94%、76%、62%、83%、59%,遵循相對價值的投資邏輯也相應帶動了長端和超長端利率6月以來的補降。
三季度或是政府債凈融資規模高峰
往后看,多位市場人士均表示,三季度國債和地方債發行預計會提速,超長期的供給也會增加,資產荒預計有所緩解,或對債市利率形成向上的擾動,但整體格局不會改變。
業內某機構高管對財聯社表示,“很明顯能感受到某些地區的財政到位資金上半年是減少的,這和2023年底增發的萬億國債消耗了較多前期儲備的項目有關,與此同時,在地方政府對債務管控采取了更為審慎的態度下,新一輪審批時還需關注此前申報項目的資金使用情況,不過隨著經濟增速的訴求在加大,下半年發行進度也將會感受明顯”。
興業研究研究員郭再冉表示,據興業研究宏觀市場部預測,整體政府債凈融資規模高峰或出現在第3季度,凈融資規模約為3.09萬億元,處于2015年以來約94%分位數水平,第4季度凈融資規模同樣較大,約為2.38億元,處于2015年以來約81%分位數水平。
郭再冉認為,這對債市的短期沖擊程度需要重點觀察央行資金投放情況和非銀(廣義基金、保險、券商)承接力度,當債市供給量較大時,銀行在一級市場購債后會更多在二級市場賣出以出表,若非銀機構購買政府債的能力和意愿較強,債市利率趨于下行或上行空間較小,反之則債市利率上行空間較大。
與此同時,在東旭看來,考慮到信貸“擠水分”短期可能仍會延續,下半年社融整體的增量可能低于往年,廣義資產供給仍較為稀缺,此外在專項債層面,考慮到當前地方優質投資項目有限,專項債提供的實際供給會弱于市場預期,缺資產仍將延續,息差壓縮也是大勢所趨。
免責聲明:tiegu發布的原創及轉載內容,僅供客戶參考,不作為決策建議。原創內容版權僅歸tiegu所有,轉載需取得tiegu書面授權,且tiegu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原創內容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轉載內容來源于網絡,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方便學習交流,并不代表tiegu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如無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權,敬請告之,核實后,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申請授權及投訴,請聯系tiegu(400-8533-369)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