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工業能源消費量約占全國總體消費量的2/3。鋼鐵、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行業,是工業能耗和排放的主體,推動重點領域實施節能降碳,有助于加快制造業綠色化轉型,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今年全國節能宣傳周第二日(5月14日)活動主題為“重點行業企業節能降碳行動”。如今,我國重點行業企業能效水平持續提升,節能降碳先進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成效明顯
石化行業是高耗能高排放行業。預計今年6月份正式供汽的田灣核電蒸汽供能項目已在近期完成廠外工業蒸汽管線聯合吹掃及部分綜合試驗。該項目建成后,每年可為江蘇省連云港石化產業基地提供480萬噸工業蒸汽,相當于每年減少燃燒標準煤40萬噸,等效減排二氧化碳107萬噸、二氧化硫184噸、氮氧化物263噸,提供了更多的環境空間,將有效支撐地方石化產業的轉型升級。
這是我國石化行業向綠色化轉型的生動體現,也是我國重點領域節能降碳的一個典型縮影。
“十四五”以來,石化行業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生產方式初步實現綠色轉型,綠色低碳技術應用范圍進一步擴大,能源資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綠色制造水平進一步提升。據統計,行業綠色制造標桿企業單位產品能耗優于行業平均水平20%,污染物排放強度低30%,固廢綜合利用水平處于世界先進水平。煉油、乙烯、合成氨、尿素、磷酸一銨、磷酸二銨電石、氯堿、純堿、硫酸、電石等重點產品單位能耗大幅下降。重點領域中,磷石膏綜合利用率達到50.4%,電石渣綜合利用率為100%,汞消耗量下降50%以上,揮發性有機物(VOCs)降低30%。
值得一提的是,以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等為代表的中央企業積極開展節能降碳改造升級。2022年,中國石油累計實施40項節能技術改造項目,實現節能量26萬噸標準煤;中國中化累計實施流程優化和技術改造項目209項,實現年均降碳136萬噸、節能38萬噸標準煤;中國海油煉油化工板塊共計實施節能減碳項目67個,全年實現節能量約8.5萬噸標準煤;國家能源集團化工產業萬元產值綜合能耗實現同比下降8.87%。
聚焦重點行業節能降碳,各地也在紛紛布局。比如,湖北省大力推進存量項目節能改造,對照能效先進水平,綜合利用財政金融政策工具,“一業一策”推動節能降碳改造。據湖北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近3年,湖北省累計爭取和安排4.5億元支持近80個項目完成節能改造;‘鄂綠融’累計發放專項貸款147億元,實現融資總額1544億元,有效發揮了綠色金融的支撐作用。”
浙江省寧波市制定出臺《關于嚴格能效約束推動重點領域節能降碳工作的行動方案》,狠抓工作體系、指導服務、政策支持、要素保障、監督管理五方面“全覆蓋”,扎實推進重點領域節能降碳各項工作,加快能效水平全面提升,為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有力支撐。
推動重點領域節能降碳,除了石化行業外,鋼鐵、建材、有色等行業也在積極行動。鋼鐵行業實施“極致能效”工程,建材行業推進“六零”工廠建設,有色行業著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化工行業加快發展新材料、高端專用化學品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一些重點大中型企業能耗水耗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水泥、電解鋁、晶硅、煉油、乙烯等部分產品能效指標領跑全球……“十四五”以來,我國重點工業行業能效大幅提升。
與此同時,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成效明顯。“十四五”以來,我國累計完成既有建筑節能降碳改造24億平方米,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裝配式建筑加快發展。綠色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加速構建,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2041萬輛,穩居全球首位。公共機構能效水平持續提升,單位建筑面積能耗和人均綜合能耗保持下降。廣泛開展綠色低碳社會行動,創建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綠色出行、綠色商場、綠色建筑。
先進節能技術發揮重要作用
先進技術在節能降碳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引入先進技術,可以有效地減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圍繞綠色設計理念,廣東省廣州市金融城綠色建筑示范項目采用建筑超低能耗技術、高效設備系統及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技術,建成后將成為我國首座高度超過150米近零能耗建筑。該項目將數字智慧建造貫穿于設計、施工與運維的全過程,自主研發“雙碳”管控平臺,實現近零能耗的施工和運營。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從而支持“雙碳”目標的實現。
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科技支撐是關鍵。加快節能降碳先進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是提高企業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的重要手段,是推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催生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途徑,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的重要支撐。“十四五”以來,節能降碳先進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近年來,我國節能降碳技術支持政策體系不斷完善。國家發展改革委貫徹落實節約能源法、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有關要求,發布《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綠色技術推廣目錄》《綠色低碳轉型產業指導目錄》,推動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工程建設,完善投資、價格、財政稅收、金融信貸等支持政策。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期印發的《節能降碳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管理辦法》規定,節能降碳項目可以獲得中央預算內投資補助。
節能降碳技術攻關取得重大突破。我國持續增強綠色低碳科技創新能力,狠抓綠色技術攻關,加快節能降碳先進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和可再生能源大規模利用、儲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等一批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國家重大科技示范項目成功落地。光伏組件、大功率風電機組、2500平方米富氫碳循環氧氣高爐、浸沒式冷卻技術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
節能降碳與更新換新更好結合
國務院常務會議近日審議通過《2024—2025年節能降碳行動方案》和《加快構建碳排放雙控制度體系工作方案》,強調要聚焦重點領域推進節能降碳,將其與擴大有效投資、老舊小區改造、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等結合起來,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消費方式,更好發揮節能降碳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通過加快淘汰落后低效設備,更新升級為高技術、高效率、高可靠性的先進設備,提升能效水平,實現節能降碳目標。
業內專家在接受中國發展改革報社記者采訪時表示,節能降碳可以通過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結合來實現。設備更新意味著將舊設備更換為新的能源效率更高、碳排放更低的設備,從而減少能源的消耗和碳排放量。消費品以舊換新則是通過政府或企業推出的政策,鼓勵消費者將舊的能源消耗較高、碳排放較高的產品進行回收,然后以更低能耗、低碳排放的新產品進行替換。這種結合可以促使公眾更加積極地參與節能降碳行動,同時推動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談及節能降碳如何與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等結合起來,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恒表示,從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綠色發展的角度來看,企業和居民的存量設備具有很大的更新換代空間,推動先進產能比重持續提升,高質量耐用消費品更多進入居民生活,廢舊資源得到循環利用,利當前更利長遠。
免責聲明:tiegu發布的原創及轉載內容,僅供客戶參考,不作為決策建議。原創內容版權僅歸tiegu所有,轉載需取得tiegu書面授權,且tiegu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原創內容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轉載內容來源于網絡,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方便學習交流,并不代表tiegu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如無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權,敬請告之,核實后,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申請授權及投訴,請聯系tiegu(400-8533-369)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