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時節,步入永鋼集團,抬眼望去,只見綠樹環繞,飛鳥做客,一幅“人在園中走,廠在林里藏”的詩意畫面在眼前鋪展開來。
“舍得投資、適度超前”,因而結出豐碩的環保果實。近年來,永鋼集團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持續推進貫徹全生命周期的綠色低碳發展模式。
點濁成清 凈化廢水能養魚
綠樹蔥蘢、噴泉涌動……在陽光照耀下,一池碧水清澈見底,一條條錦鯉在水中穿梭嬉戲,爭相覓食,絲毫不懼人的靠近。這般和諧自然的景致,是出自永鋼集團水處理控制中心旁的口袋公園。值得一提的是,養錦鯉的池水是工業廢水處理再利用而來的。
從工業廢水到錦鯉池水的“華麗變身”,背后是永鋼集團在水污染防治上的不遺余力。目前,永鋼集團擁有兩座高效運作的污水處理廠,共配備了124個單元水循環系統。在這里,每天有4萬噸污水“再生”,這相當于16個標準游泳池的容量。
“當工業廢水流入我們的31個收集池后,首先會經歷一個預處理階段。”永鋼集團能源事業部水處理車間生產主管張濤說,“在這個階段,污水中的大部分懸浮顆粒物會被有效去除,水質達到一個初步的回用標準,但這僅僅是開始。”
張濤進一步解釋,這些預處理后的中水會進入深度凈化環節,經過超濾膜和反滲透膜等先進工藝的處理,水中的雜質和有害物質被進一步去除,最終生成清澈透明的凈水。這些凈水隨后會被送回生產單位循環利用,這就實現了“變廢為寶”。
如今,永鋼集團的水重復利用率達99%以上,基本實現了污水“零排放”,并獲評“國家級重點用水企業水效領跑者”榮譽。
張濤自豪地用一組數字來闡述這一榮譽:“我們每生產一噸鋼,僅需消耗2.1立方米的水,這一數值遠低于行業的平均標準。經過我們的測算,每天節省下來的水量足以填滿20多個標準足球場。”
數字大腦 “硬核綠色”融入生產
一邊是火熱的生產景象,一邊是智能化的遠程操作。在優鋼事業部優鋼二軋廠,軋制產線高速運轉,鋼坯正被有序加熱、軋制、冷卻、精整……不一會,一批高品質線材就“出爐”了。整個生產過程全流程自動化,“幕后操盤手”只需在集控中心遠程操作,便可實現智能生產。
優鋼二軋廠擁有兩條國際一流優特鋼生產線,主要生產超高強橋梁纜索鋼、合金焊絲鋼等多規格線材。
生產技術組軋鋼工藝主任工程師孫汝林指著集控中心的屏幕,詳細介紹其中的一條超長風冷線:“目前,這條生產線正在生產名為‘免退火冷鐓鋼’的產品,通過合金配比、在線延遲冷卻等技術,滿足不退火直接拉拔冷成型的要求,可以降低終端產品能耗20%-30%。”
除了生產工藝的優化,優鋼二軋廠建立了全流程質量管理系統,它能夠高精度實時采集生產數據、關鍵工藝參數,數據采集點位覆蓋超8000個。每個鋼坯有自己的“身份證號”,系統會從上料開始記錄編號,全程進行質量評級,無論哪個環節有問題都能第一時間發現解決。
產線自動化帶來更加細致的操作,也推動能耗的進一步下降。“之前,加熱爐只能以統一溫度加熱,現在‘數字大腦’不僅可以控制加熱爐的整體溫度,還能按照實際需求,進行分區控溫。”孫汝林說,沒有了以往的“一鍋燉”,能耗降低了8%到10%。
一面是生態園林工廠的綠意盎然,一面是優特鋼材的火熱生產。永鋼集團的AB面從多維度鍛造了鋼鐵行業綠色發展的新引擎。作為全國鋼鐵行業首家同時獲得國家工信部“綠色工廠”和“綠色供應鏈管理示范企業”認定的企業,永鋼累計投資近100億元,超前實施活性焦煙氣凈化、高爐煤氣精脫硫等200多個環保項目,形成了“氣、水、固、管、園”五維一體協同治理體系,先后榮獲近20項省級以上綠色發展榮譽,以實際行動詮釋著對綠色發展的執著追求。
免責聲明:tiegu發布的原創及轉載內容,僅供客戶參考,不作為決策建議。原創內容版權僅歸tiegu所有,轉載需取得tiegu書面授權,且tiegu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原創內容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轉載內容來源于網絡,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方便學習交流,并不代表tiegu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如無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權,敬請告之,核實后,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申請授權及投訴,請聯系tiegu(400-8533-369)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