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7,65.3,50.4……”2024年一個春日的上午,鞍鋼股份煉鐵集控中心大屏上實時顯示著幾個高爐的評分情況。鞍鋼股份煉鐵總廠生產技術室區域工程師溫利罡介紹說,這張大屏的背后,是2023年12月鞍鋼集團自主建成的全球最大鐵前一體化智慧煉鐵中心。通過該高爐智慧煉鐵評分系統,整個煉鐵總廠的鐵前生產、高爐煉鐵、鐵水運輸等流程及數據完全展現在操控中心的大屏上。大屏前,僅有數名操作人員在監控和操作。不到半小時,記者發現,第一個高爐的評分已提升至76.1分。
高爐智慧煉鐵評分系統,是鞍鋼集團持續強化優質供給、創新賦能,不斷提升鞍鋼品牌建設能力和品牌影響力、美譽度的一個縮影。
從“長子鞍鋼”到“世界名牌”
“我從小是聽著孟泰、雷鋒、王崇倫等鞍鋼英模的故事長大的。建設鋼鐵強國,是薪火相傳的血脈,也是我不變的追求。”鞍鋼集團鋼鐵研究院海工用鋼研究所造船結構用鋼研究室主任嚴玲說。
鞍鋼集團是新中國第一個恢復建設的大型鋼鐵聯合企業和最早建成的鋼鐵生產基地,被譽為“共和國鋼鐵工業的長子”“新中國鋼鐵工業的搖籃”,是“鞍鋼憲法”誕生地,是英模輩出的沃土,先后涌現出了孟泰、王崇倫、雷鋒、郭明義、李超等一大批享譽全國的英模。
繼承初代建設者的光榮和夢想,如今的鞍鋼集團由鞍山鋼鐵集團公司、攀鋼集團有限公司2010年聯合重組而成,2021年順利完成鞍本重組,鞍鋼集團在中國東北、西南、東南、華南等地有九大生產基地,粗鋼產能6300萬噸,位居國內第二、世界第三;年產鐵精礦5000萬噸,居國內第一、世界第五;具備4萬噸釩制品和50萬噸鈦產品生產能力,是世界最大的產釩企業,中國最大的鈦原料生產基地。鞍鋼集團瞄準“世界頂配”,產品廣泛應用于船舶、汽車、鐵路、家電等多個領域,成為大國重器鋼鐵脊梁。
在2023年《財富》世界500強榜單中,鞍鋼集團位列第283位,這是鞍鋼集團第十次入圍該排行榜。
2023年4月1日,《鞍鋼集團品牌引領行動實施方案》正式印發,提出全面打造“長子鞍鋼、品牌鞍鋼、創新鞍鋼、數字鞍鋼、綠色鞍鋼、共享鞍鋼”的品牌新形象,培育出一批質量卓越、優勢明顯、價值領先的名牌產品。
日前,《鞍鋼集團品牌戰略規劃》正式發布,提出構建“1+6+N”品牌戰略規劃路徑。所謂“1”,即明確1套鞍鋼集團品牌理念體系,包括“長子鞍鋼、世界品牌”的品牌定位、“創新、求實、綠色、共享”的品牌核心價值和“智造更優材料,共創更美生活”的品牌口號。
這份規劃還指出,鞍鋼要積極推進品牌全鏈條融入企業高質量發展。在鋼鐵產業方面,增強品牌行業領導力;在礦業方面,打造世界級礦山品牌;在釩鈦產業方面,打造行業第一品牌;在“第三極”和其他產業方面,增強品牌發展新動能。
鞍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譚成旭表示:“集團要積極融入和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錨定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推動轉方式、調結構、提質效、增效益,以新思路新舉措邁出高質量發展堅實步伐。”
從高端化轉型看“創新鞍鋼”
“鞍鋼集團的‘三化’工作,與品牌建設是同向的。”鞍鋼集團黨委宣傳部部長聶振勇說。鞍鋼集團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為方向,大力推動數字技術和鋼鐵場景深度融合,建成一批智能產線、黑燈工廠,推進產品結構升級、技術路徑創新、發展模式優化,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2023年12月27日,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宣布我國首艘大洋鉆探船“夢想號”首次試航。這艘由鞍鋼供貨建造的“夢想號”,將承載全球科學家“打穿莫霍面、進入上地幔”的夢想,遠赴深海、探索地幔。另據嚴玲透露,鞍鋼歷時5年研發的LNG用高錳鋼,也即將通過國際船級社認證。
據介紹,60多年來,鞍鋼在造船用鋼領域創造了100多項全國乃至世界第一,成為目前國內船舶用鋼認證牌號最全、范圍最廣、級別最高的鋼鐵企業,實現從“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領跑”的歷史性跨越。今天的鞍鋼,能夠自主供應國內90%的船舶用鋼品種,供貨總量超過2400萬噸。
嚴玲舉例說,2018年,鞍鋼承擔了工信部強基工程項目研發船用低溫鋼任務,經過兩年多的不懈努力,成功研發出高鋼級“LPG運輸船用低溫鋼”,并實現全球首發,使我國船用鋼板在產品低溫韌性、強度和厚度方面再次突破極限,實現國際技術引領。
不只是海工鋼,近年來,國內家電板產能不斷擴張,高端家電企業紛紛采購鞍鋼品牌家電鋼。鞍鋼集團擁有釩鈦磁鐵礦資源,鍛造出的鋼板柔軟性好、抗沖擊性強,適合制造較厚的、形狀復雜的家電產品,可用于空調頂板、側板、安裝板和電腦機箱、冰箱面板、家電外殼等。鞍鋼集團作為國內首個通過歐盟ROHS權威認證的電鍍鋅板生產商,擁有良好市場聲譽。鞍鋼集團還與海信集團建立了家電用鋼技術聯合實驗室,打造引領鋼鐵行業發展的家電用鋼產學研用平臺。
據了解,鞍鋼集團產品廣泛應用于船舶、汽車、鐵路、家電等多個領域。鞍鋼是全球覆蓋標準最廣、規格最多的鋼軌生產企業,在我國已投運的高速鐵路中,超過70%的鋼軌來自鞍鋼;鞍鋼是橋梁用鋼國家標準主編單位,擁有17項核心發明專利,是港珠澳大橋主體建設用鋼供貨量最大的鋼鐵企業;鞍鋼是我國能源用鋼的領跑者,打破國外壟斷,為“華龍一號”等提供新一代高性能系列核電用鋼;鞍鋼FH550超高強海工鋼首次批量供貨“藍鯨1號”工程,成為國內唯一具備F級超高強海工鋼供貨資質的鋼企,助力我國可燃冰試采成功;鞍鋼彩涂板供貨國家“十三五”規劃的重點項目——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鞍鋼建筑結構用中厚板供貨北京冬奧會國家高山滑雪中心項目及國家雪車雪橇中心項目……
從智能化轉型看“數字鞍鋼”
走進鞍鋼礦業關寶山公司的磨磁車間,無燈的生產現場空無一人,但有兩臺大型球磨機在快速運轉,閃爍著燈光的智能巡檢機器人和清掃機器人正在各處有序作業。
“過去,職工聽球磨機的聲音判斷磨礦狀態是否正常,現在,大數據技術把聲音轉化成數據,精準判斷球磨機負荷;過去,職工看礦樣判斷品位,做檢測要兩小時才能出結果,現在,品位分析儀通過光譜幾分鐘就能快速測量出礦石品位。”鞍鋼礦業關寶山公司智能管控中心設備副經理劉春輝在智能管控中心大屏幕前這樣介紹關寶山智慧選礦工業互聯網平臺。
據了解,關寶山公司通過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變革,于2023年建成了選礦“黑燈工廠”,并計劃于2025年建成選礦“智慧工廠”,成為世界一流的智慧選礦引領者。該公司運用機器學習、大數據分析、數字孿生、三維仿真、邊緣計算、云計算等先進科技,通過數字賦能傳統選礦轉型升級。推進生產智能管控,實現了現場操作無人化、指標調控精益化、生產管控協同化、選礦生產智能化。該系統帶來了一系列效益提升。例如,實現一鍵智慧選礦后,每年提升球磨機處理量13萬噸,精礦合格率提升6.43%。
鞍鋼礦業齊大山鐵礦也已建成智慧礦山。據齊大山鐵礦首席工程師馬連成介紹,該礦以先進的工業互聯網平臺作為基礎支撐,使用5G技術融合物聯傳感、視頻通訊、設備遙控,從而支撐構建起智慧生產中心、智慧安全中心、智慧保障中心、智慧運營中心,賦能生產經營的數字化創新升級。例如,該礦在鉆機上安裝了全電動控制系統,實現鉆機的遠程控制,降低勞動強度,遠離惡劣環境,同時實現一拖二。這在全國是首例,優化人力資源16人。
記者了解到,系統建成后,職工由過去“排號干”變成了“搶活干”,2023年完成鐵礦石產量1739萬噸,同比提高2.29%,實現利潤18.8億元。
不僅僅是礦業公司,鞍鋼股份鲅魚圈鋼鐵基地建成了沿海綠色智慧透明工廠,熱軋廢品率降低70%,厚板質量波動率降低20%,勞動生產效率提升1.5倍以上,成為鋼鐵行業智能制造建設新標桿。
此外,彩涂、厚板、釩氮合金、西昌鋼釩等智能工廠標桿示范也初步建成。在鞍鋼股份冷軋廠彩涂分廠,記者看到,過去靠人工完成的原料鋼卷收料、上料和成品鋼卷入庫、包裝等工作,現在全部實現了無人化、智能化操作。
鞍鋼集團黨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鞍鋼推進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加快“數字蝶變”,賦能轉型升級。2021年以來,鞍鋼集團累計投資41.5億元,實施300余個項目,直接創效8.4億元。齊大山智慧采礦、關寶山選礦黑燈工廠、5G+智慧煉鋼、鲅魚圈沿海綠色智慧透明工廠、鋼鐵產業一體化經營與制造管理系統、精鋼工業互聯網平臺等標桿示范相繼建成;鋼鐵全流程工業大數據應用、智慧能源管控平臺等32項成果獲評國家部委創新示范,34項成果獲評行業協會、省市政府創新示范。
武漢大學計算機學院人工智能系教授蔡恒進建議,基于人工智能、元宇宙、區塊鏈等數字技術,依托我國的制造業優勢,打造一批高質量的數字品牌。以大國制造品牌為抓手,以部分地區為起點,通過區塊鏈的通證技術建構數字品牌,以點帶線,以線帶面,幫助品牌企業解決產品銷售、融資需求、產品發布、品牌提升、數字化轉型等難題,逐步在全國范圍內優化及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績效,實現品牌權益流通、賦能制造和賦能實體經濟,也便于在未來分布式生產過程中進行統一標準的監管,保質提效。
綠色化轉型帶來環境績效
2024年3月24日,經遼寧省生態環境廳現場審核,鞍鋼股份鲅魚圈分公司成功晉級環境績效A級企業,成為東北地區及鞍鋼集團首家環境績效A級企業。據悉,該分公司完成了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3大類72個超低排放改造項目已全部完成并實現全系統穩定運行,累計投入25億元。
在綠色環保問題上更有視覺沖擊力的是礦山。記者在調研中了解到,鐵礦開采的時候,挖出來的不只有鐵礦石,還有大量石頭廢渣。這些廢渣會被堆放在排巖場,風一刮,漫天塵土飛舞。
從2004年起,鞍鋼集團礦業公司開始大規模、系統推動大孤山鐵礦排巖場環境治理修復工作,核心任務就是種樹。但這個活兒,并不容易干。石頭縫里種樹,缺土少水,鞍鋼人就把樹木種在裝滿土的柳條筐里。如今,抬眼望去,過去的尾礦庫排巖場滿目蒼翠、樹冠如云。
另外,在鞍山市西南郊的“西鞍山”,一灣楊柳河水的背后,全國最大的單體地下鐵礦山項目正在這里不斷刷新施工進度。綠色、智能、無廢、無擾動等技術的應用將完全保留西鞍山的自然風貌,確保周邊環境不受破壞。
據了解,鋼鐵行業的能源消耗量約占全國能源消耗總量的11%,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顆粒物排放量分別約占全國總排放量的15%、7%、10%、20%。綠色低碳發展成為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的主旋律和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如今的鞍鋼早已告別昔日“煙濃灰大”的舊模樣,秉承綠色發展理念,化身“花園鞍鋼”,成為世界鋼鐵行業碳中和排頭兵。
首先,鞍鋼集團全面實施超低排放,累計完成超低排放改造項目344項,放行投資182億元。西昌鋼釩、鲅魚圈分公司完成全流程項目改造,全球首套綠氫零碳流化床高效煉鐵新技術示范項目開工建設,全國首卷汽車用低碳排放熱成型鋼成功下線。
其次,強力推進礦山復墾,不斷提升鞍鋼礦山的“綠色顏值”,擦亮鞍鋼綠色品牌。累計完成礦山生態修復3800余公頃,復墾率達到91.6%,持續保持國內領先水平;16家礦山被授予“國家綠色礦山”稱號,礦山生態園成為“國家綠色礦山示范基地”;鞍鋼獲世界鋼鐵協會第13屆低碳生產卓越成就獎,成為唯一獲獎中國企業;連續兩個任期獲評國務院國資委“節能減排優秀企業”和“節能減排突出貢獻企業”榮譽稱號。
“共享鞍鋼”惠及員工和社會
據了解,鞍鋼集團聚焦激活力、增動力、強效能,發揮改革關鍵一招作用,走出了“改革+市場”發展之路,2020年舉全集團之力完成37萬人廠辦大集體改革和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解決了多年想要解決而未能解決的歷史難題;全力打通三項制度改革痛點堵點,2022年管理人員競爭上崗率76.2%,退出占比9.4%,主業實物勞動生產率同比提升18.4%,打破了“鐵交椅”“鐵飯碗”“大鍋飯”,“三能”實現制度化、常態化、長效化。
在實施鞍本整合融合中突出深化改革,員工獲得感幸福感顯著增強,收入大幅增長,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同時,新時代的鞍鋼在自身發展的同時,不忘企業社會責任,從民生、產業、健康、教育和人才支持方面開展精準幫扶,投入定向采購資金超過153億元,助力貴州盤州、新疆塔縣摘掉國家貧困縣的帽子,幫扶遼寧、四川8縣12村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展望未來,鞍鋼集團堅守發展主責主業,確定了“十四五”“7531”(7000萬噸粗鋼、5000萬噸鐵精礦、3000億級營業收入、100億級利潤)戰略目標和鋼鐵、礦業“雙核”+釩鈦“第三極”戰略,持續做強做優做大,向產品卓越、品牌卓著、創新領先、治理現代的世界一流企業邁進。
中國廣告協會會長張國華對記者表示,品牌建設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志,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體現。品牌數量反映了一個國家、地區或企業的發展質量,涉及優質材料、先進加工技術、創新、功能設計和市場需求等多方面。
《鞍鋼集團品牌戰略規劃》提出,到2025年,鞍鋼集團將具有成熟的品牌建設能力,實現全面品牌管理,形成布局合理、競爭力強、充滿活力的鞍鋼品牌體系,“長子鞍鋼、世界品牌”的形象更加鮮明,卓著品牌建設成效顯著。
免責聲明:tiegu發布的原創及轉載內容,僅供客戶參考,不作為決策建議。原創內容版權僅歸tiegu所有,轉載需取得tiegu書面授權,且tiegu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原創內容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轉載內容來源于網絡,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方便學習交流,并不代表tiegu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如無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權,敬請告之,核實后,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申請授權及投訴,請聯系tiegu(400-8533-369)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