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29日召開的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第六屆會員大會第四次會議上,鋼協黨委書記、執行會長何文波在講話中表示,鋼鐵行業有兩個規律是不可改變的,鋼鐵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是全球性的,產業格局將發生重構是必然的。
鋼鐵行業有兩個規律是不可改變的
何文波表示,“有兩個規律是不可改變的:一是碰到重要的歷史關頭,你能以什么樣的姿態和策略來應對危機,大部分是你之前的作為和積累所決定的,現在能改變的很少,隨機應變也許有效,但在我看來很不可靠。這里不是說你要做的工作很少,不論你的企業基礎如何,遇到挑戰都要全力以赴加以應對。這里是指你的應對方式選擇是有限的,取決于你之前的修為如何。正如有的企業你可以對他說要保持戰略定力,對本來就無戰略可言的企業來說,這句話則是多余的。二是憑我自己鋼鐵行業從業40年的經驗,市場低迷的時候可能就是企業進步最快的時候,特別是在經營管理方面更是如此。”
何文波回顧以前的經歷,說道:“我在寶鋼工作時曾長期負責集團國內外市場的營銷工作,寶鋼營銷系統幾乎所有的重大進步都是在幾次市場低迷的時期發起的,市場好的時候其實是在享受市場低迷時壘起的基礎。現在的寶武已經是在另一個層次上去思考問題了,但規律是一樣的。”
鋼鐵供給和消費的矛盾是長期的。何文波與大家分享了一個觀點:“今天市場出現的問題不是突然發生的,不是偶然的,也不是黑天鵝,有其必然性。”他認為,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隨著中國的城鎮化、工業化逐步走向成熟,鋼鐵需求總量逐漸下降是一個必然的過程,只是時間、節奏和幅度會因為外部環境變化而有所不同,這一點全行業應該是有共識的。從這一點上看,也應該是有準備的。
“既然是這樣,如果我們認為這樣的時期已經到來,那么該做什么就做什么吧。”何文波指出,“人所共知,經濟發展總會有高峰、會有低谷,行業發展也有行業發展的規律,全世界都一樣,原因有不同,但所有的時期都要經過,一個國家,一個行業、一個企業,都是如此,區別就在于你有沒有準備。”
何文波說道,可以理解,大家都想知道,下半年的經濟和鋼鐵需求到底會怎樣。不過在他看來,對某個階段的預測和判斷當然重要,但如果你已經知道中長期的發展是什么樣,并已經有所準備,那么就按你準備的去做吧。“要知道,不是所有的工作部署都與下半年鋼鐵需求的多少和市場的好壞直接相關,尤其是作為一個大型企業,既要快速應變,也要保持定力。階段性的利潤減少,未必會損害你的競爭力,因為競爭力的高低是比出來的。當然,我們更想知道應該怎樣行動。”他強調。
鋼鐵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是全球性的
圍繞當前行業現狀,何文波分享了他的看法,他認為,鋼鐵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是全球性的。
“此時此刻,既要認真分析和跟蹤國內經濟發展和市場變化,也要看一下世界經濟和世界鋼鐵行業的現狀和趨勢,‘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要求我們必須密切關注世界的變化,也許從他們身上我們也可以得到一些面對風險和挑戰的借鑒。”何文波表示。
今年上半年,世界(64個國家和地區)粗鋼產量為9.50億噸,同比下降5.5%。中國上半年粗鋼產量5.27億噸,同比下降6.5%。除中國大陸外,世界粗鋼產量4.23億噸,同比下降4.2%。中國上半年粗鋼產量占世界的55.5%。受俄烏戰爭引起的多重影響,歐洲地區上半年粗鋼產量同比下降10%。而 6月當月,歐洲地區粗鋼產量下降19.4%,其中,俄羅斯下降22.2%,歐盟27國下降12.2%。上半年在全球前十大產鋼國中,僅印度實現粗鋼產量正增長,同比增長8.8%。
“正如上述數據所顯示的狀況,由于有可能導致世界經濟衰退的因素逐漸增多,世界經濟走勢不確定性增強,預期轉弱、消費不振,對全球鋼鐵業的影響正在逐漸加深。”何文波表示,據韓國POSCO集團新聞網站7月25日消息,為有效應對需求萎縮、費用上升、供應鏈危機等復合型經濟衰退帶來的風險,POSCO集團自2012年以來時隔十年再次宣布集團公司層面立即進入緊急經營體系。事實上,該集團上半年鋼鐵事業部分雖然粗鋼產量同比下降8.9%,營業利潤同比減少6%,但其上半年10.9%的營業利潤率在中國鋼鐵企業看來還是個不錯的水平。“基于對當前局勢和發展趨勢的判斷,及時啟動應急機制,是一個企業成熟的表現,結果如何且不論,至少是有應急機制可以啟動,總比沒有要好。這是值得我們借鑒的。”他強調。
產業格局將發生重構是必然的
對中國鋼鐵行業和企業的現狀,何文波談了個人的看法。他認為,產業格局將發生重構是必然的。“這部分可能是會有爭議的,但下一步我們的行業會怎樣變化,與這些看法有直接關系。”何文波補充道。
何文波表示,近期與駐會人員討論工作時,他在會上談了對當前市場形勢的六點基本判斷。前天與鋼協當值會長,寶武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陳德榮同志電話交流本次會議準備時,德榮同志還談到了對市場應該有一個基本的判斷,這是討論的基點。六點基本判斷現在大家都已經了解了,其中第五點判斷大家可能還記得:雖然經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行業整體實力大幅提升,有了接受挑戰的實力和底氣,但發展不平衡、水平參差不齊的問題仍然存在,需求總量相對較低會促使行業分化,企業間競爭力差距更加顯性化,將會出現分化和整合并行的態勢。要創造條件推動優勢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
“以我的認識和理解,我看到的中國鋼鐵企業至少有6種不同類型的企業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會有不同的表現。很自然,當前和下階段,我們也會聽到不同的企業面對同樣的局勢會發出不同的聲音,如果我們理解了這些,在行業協調和管理上就不會手忙腳亂。”何文波指出。
第一類企業,具有強大綜合實力和行業影響力(包括國際影響力)的企業集團,簡單說就是實力和品牌。從硬實力來看至少有“三強”:穩固的財務基礎、領先的技術能力、優良的產品組合。如果還有其他特征,或根植于這三點,或支撐這三點。這“三強”是怎么來的呢?何文波認為,關鍵取決于“兩健”:一是有健康的經營理念和經營行為,二是有健全的產業布局和產品結構。對像鋼鐵這樣的制造類企業來說,“三強、兩健、一品牌”就叫綜合實力。第二類企業,顯著的特征是有技術的高度和與用戶合作的深度,通常是在專業化領域常年深耕細作的企業,用日積月累的專有技術和特有的服務,為自己構建了一個有限的競爭環境。這類企業的理念和行為特征與第一類企業相仿,只是他更專注于某個方面某個領域集中發展、配置資源,在自身選定的領域內,有足夠的影響力和穩定性,更加依賴于品牌效應。在歐洲,這樣的企業很典型,顯著的特點就是他們的經營與整體市場的波動關聯不大。第三類企業,除了整體功能比較平衡之外,突出的特點是在產業鏈布局上或資本結構上有獨到的安排,也許是區位、也許是資源、也許是被賦予了自帶安全的信用。可能是自己構建的,也可能是自然擁有的,或被授予的,總之是多了一些非技術的非產品的獨特優勢。
“以上三類我稱之為前三類,還有另外三類企業值得我們關注和關心,這些企業隨著形勢日趨嚴峻,可能會碰到較大的麻煩。”何文波接著說道。
有的企業其實一直沒有競爭力,只是由于中國鋼鐵需求的大潮一直在持續,所以才能一直漂在水面上。短期有了問題,下一浪來了又重新浮起來,這種企業通常是國有企業出身,因為如果是私營企業,可能早就不存在了,大浪淘沙早就被淘掉了。“國企改革的目標是明確的、成效是顯著的,這是國企改革不徹底留下的尾巴。”何文波解釋道,西方以前攻擊中國的國企,攻擊的要點是你效率低下,浪費國民錢財。現在是攻擊你太強了,競爭起來不公平。“既然是國企改革的尾巴,尾巴總是要割掉的,市場的沖擊有利于監管者下決心解決問題。”他指出。
有的企業可形容為走在半路上的或者是在半山腰上的企業,要么正在搬遷的路上、要么買了“鋼票”正在擴建。走在路上還沒到家,突然遇到狂風暴雨那是會有些麻煩的。很遺憾,這些年有一種認識,就認為鋼鐵企業不能與城市在一起,一定要拆了另外建一個鋼城。“我擔任了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和一屆全國政協委員,這個問題我與一些代表和委員曾經不止一次地呼吁過,要改變對鋼鐵的誤解,要轉變發展理念,我記得太鋼原董事長高祥明同志作為人大代表也多次呼吁這個問題。”何文波表示。“還有的企業剛花了巨資買了‘鋼票’、買了鋼鐵指標,還沒來得及建或者建好了還沒開工。這些企業遇到的麻煩一定會比其他企業要大一些,怎么過這個坎,的確是個考驗。”何文波說,“協會正在組織調查有多少企業在建設過程中,他們是需要被關心的、被幫助的。協會當然沒有任何能力來提供實質性幫助,但只要是作為會員,我們就有必要調查和了解情況,如果這成為一個現象的話,建議政府給予高度關注,作為一類問題來研究、來對待。”
還有一類企業,通常企業也運行得不錯,也很有效率,但是產品面向的市場可能過于單一,比如僅僅面向建筑市場而且主要是提供一般普通產品,需求大的時候感覺挺好,低成本高效益,但低迷時就有問題了,其他領域或許還有增長的機會,而你面對的市場可能回不到原點了。這其中部分企業可稱其為“水泥伴侶”。今年上半年螺紋鋼下降14%,水泥下降15%,挖掘機、重卡等也隨之大幅下降,這些都與建筑工地密切關聯。“我這里并不是說建筑市場沒潛力,后面我們會談到鋼結構的推廣和建筑市場的升級和業態變革,發展空間巨大。即便是螺紋鋼也有不斷升級的潛力。”何文波強調。他同時認為,如果本來就是要抓個機會,做個鋼鐵過客,那也沒什么問題。這其中也包括一部分未必是以鋼鐵為事業的投資者,鋼廠可能就是一個經營的工具,那另當別論。“有需求時做過貢獻,市場變了選擇退出,也是正常的市場行為,至少不會成為改革的尾巴。”他說。
在當前形勢下以及在后續的發展中,我們希望前三類企業能夠在行業格局發展變化中發揮中流砥柱作用,引領行業繼續在風雨中奮力前行,迎接我們的一定是一個嶄新的未來。我們也希望一些風險較大的企業能夠在自身努力和各方面的幫助下克服困難,走出困境。風雨過后,中國鋼鐵必將面貌一新,以嶄新的姿態屹立在世界鋼鐵之林。
免責聲明:tiegu發布的原創及轉載內容,僅供客戶參考,不作為決策建議。原創內容版權僅歸tiegu所有,轉載需取得tiegu書面授權,且tiegu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原創內容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轉載內容來源于網絡,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方便學習交流,并不代表tiegu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如無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權,敬請告之,核實后,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申請授權及投訴,請聯系tiegu(400-8533-369)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