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環境與生活》雜志社記者采訪了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黨委書記、總工程師、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李新創,以下是訪談摘要。
作為國家“十四五”規劃專家委員會成員,您對我國“十四五”時期的發展有怎樣的認識?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意義非凡。我個人有如下的一些思考:
第一,構建“雙循環”發展格局。面對深刻變化的國內外環境,為了爭取更大發展主動權,黨中央提出要“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要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建設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統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推進能源革命,加快數字化發展。
第二,堅持創新的核心地位。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十四五”要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
第三,協調好經濟增速與發展質量的平衡。堅持結構優化的導向,要提升企業素質和創新能力,采取多種措施優化產業結構,進一步提升產品質量、檔次和水平;堅持效率和質量并重,效率和質量是發展的兩個輪子,沒有效率就沒有發展、沒有質量也沒有發展。堅持創新發展,堅持效率和質量原則是保障國內大循環實現的必要條件。
第四,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強化綠色發展的法律和政策保障,發展綠色金融,支持綠色技術創新,推進清潔生產,發展環保產業,推進重點行業和重要領域綠色化改造。推動能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利用,發展綠色建筑。降低碳排放強度,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達到碳排放峰值,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
您對中國鋼鐵未來發展,特別是綠色低碳領域的發展,有哪些建議和意見?
鋼鐵工業是世界各國關注的重點碳排放行業,也是落實碳減排的重要領域。鋼鐵行業應堅定將低碳轉型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重點開展以下工作:
一是構建更高水平的供需動態平衡。利用環保、碳排放、能耗等約束手段,借助信息技術加強預警,防止粗鋼產量過快釋放;研究鋼材進出口調整政策,緩解國內鋼材消費強勁帶來的粗鋼供應壓力;以創新驅動持續提升有效供給水平,創造并引領新需求,與用鋼行業密切協同,大力發展具有輕量化、長壽命、耐腐蝕、耐磨、耐候等特點的綠色低碳產品,引導建筑、機械、汽車、家電、造船等下游行業綠色低碳消費,鼓勵政府工程優先選用綠色低碳鋼鐵產品,通過提高消費質量和檔次,實現下游行業減量用鋼、促進全社會低碳發展。
二是優化用能及流程結構。優化原燃料結構,鼓勵企業開展高效球團礦生產工藝、熔劑性球團生產、高爐大比例球團礦冶煉、高爐高效使用塊礦等先進工藝技術研究和應用工作,減少燒結礦用量;繼續加強高爐低焦比、高煤比冶煉技術研究應用,減少焦炭用量。有序引導電爐短流程發展,加強廢鋼資源回收利用,鼓勵高爐—轉爐長流程企業轉型為電爐短流程企業;推廣應用新型節能電爐冶煉、廢鋼預熱等先進工藝技術,進一步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發展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鼓勵鋼鐵企業因地制宜,充分利用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能源,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占比,實現多能互補,實現能源結構和流程結構的進一步優化。
三是強化節能及能效提升。加快提升鋼鐵企業余熱余能自發電率,積極推廣應用《國家重點節能低碳技術推廣目錄》中先進適用、成熟可靠的技術,促進高能效轉化工藝、裝備、管理技術創新開發及應用,實現降耗及提效;鼓勵鋼鐵企業及以鋼鐵為核心的工業園區建設智慧綠色微電網。推進能源管控系統優化,構建設備、工藝、系統“三位一體”能源管理模式,建立能源預測及調度優化模型,實現對能源產生和消耗的預測、平衡和優化調度,全面推進能源配置智慧化,通過精益化管理為節能降碳賦能。建立并完善碳排放和傳統污染物減排的協同治理制度與體系,積極開展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協同治理相關研究,篩選編制《鋼鐵行業減污降碳協同技術推廣目錄》,引導企業優先采用具有更好協同治理效果的技術,實現減污降碳協同治理。
四是打造循環經濟產業鏈。發揮鋼鐵生產流程能源加工轉化功能,構建以鋼鐵生產為核心的能源產業鏈,與周邊工業企業、居民及商業用戶等實現煤氣、蒸汽、氧氣、氮氣、氬氣、水等互供,替代區域內能耗、污染物、碳排放較高的供應設施,實現區域能源、環境資源協同優化。大力推廣以高爐渣、鋼渣為原料的礦渣微粉、鋼渣微粉生產應用;鼓勵鋼鐵企業與水泥企業協同合作,延伸產業鏈,打造綠色低碳水泥及制品。鼓勵開展高活性礦渣微粉、鋼渣微粉技術研發與應用,提高水泥熟料替代率。推動鋼鐵與化工聯產,依托鋼鐵企業副產——焦爐煤氣、轉爐煤氣、高爐煤氣富含的大量氫氣和一氧化碳資源,生產高附加值化工產品;研究建立鋼化聯產“產學研用”創新平臺,統籌有序推進鋼鐵與石化、化工行業協同發展,研發推廣鋼化聯產先進技術。
五是突破關鍵性低碳技術。重點圍繞以高爐富氫(或純氫)冶煉和氣基豎爐富氫(或純氫)冶煉為主的技術路線,建立自主知識產權標準體系,形成成熟的低成本制氫和富氫(或純氫)冶煉商業化、產業化應用模式。鼓勵有條件的鋼鐵企業利用現有高爐開展氧氣高爐低碳冶金工業化研究試驗;引導和鼓勵發展直接還原、熔融還原非高爐煉鐵技術,發揮非高爐煉鐵與電爐短流程煉鋼的協同減碳效應。積極探索二氧化碳資源化利用的途徑、技術和方法,結合地質利用或封存、化工利用、生物利用等,形成完整的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一體化試點示范項目工程。采取強有力和針對性的政策、投資和國際合作,加快實現規模化應用。
六是注重制度建設和政策體系保障。可在加快推動納入全國統一碳市場、健全綠色金融體系及激勵機制、建立碳監管剛性約束制度、推進數字化智能化碳管控、加強低碳領域國際交流合作等開展相關工作,加快推動鋼鐵行業率先實現高質量碳達峰,助力碳中和愿景實現。
免責聲明:tiegu發布的原創及轉載內容,僅供客戶參考,不作為決策建議。原創內容版權與歸tiegu所有,轉載需取得tiegu書面授權,且tiegu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原創內容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轉載內容來源于網絡,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方便學習交流,并不代表tiegu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如無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權,敬請告之,核實后,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申請授權及投訴,請聯系tiegu(400-8533-369)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