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黑色系商品價格繼續飆升,焦煤(3291, 271.50, 8.99%)、硅鐵(17024, 1242.00, 7.87%)、動力煤(1394, 55.60, 4.16%)再創歷史新高,對煤電、煤炭、鋼鐵、有色金屬等生產型企業造成較大生產經營壓力。
銀保監會出手,保供應穩市場
為維護煤電行業和商品市場秩序,10月5日,銀保監會發布《關于服務煤電行業正常生產和商品市場有序流通?保障經濟平穩運行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嚴防利用銀行保險資金囤積居奇、哄抬價格,指導銀行保險機構自覺落實宏觀調控政策,從貸款審批、資金監管等方面加大對能源類大宗商品保供穩價的支持力度。
一方面,《通知》從信貸政策角度出發,督促銀行保險機構滿足能源電力供應合理資金需求。對符合支持條件的煤電、煤炭、供暖等企業建立快速響應機制,開辟綠色辦貸通道,優先安排貸款審批投放,確保人民群眾溫暖過冬。指導銀行保險機構積極配合地方政府,支持山西、陜西、內蒙古、新疆等煤炭主產區和重點煤炭企業增加電煤供應。支持鋼鐵、有色金屬等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促進更多資金投向能源安全保供和綠色低碳發展領域,推進綠色高質量發展。對短期償付壓力較大但符合支持條件的企業或項目,在風險可控、自主協商的基礎上,可予以貸款展期、續貸。根據需要適當提高不良貸款監管容忍度。
另一方面,《通知》要求嚴格落實監管制度,嚴禁挪用套取信貸資金或繞道理財、信托等方式,違規參與煤炭、鋼鐵、有色金屬等大宗商品投機炒作、牟取暴利。嚴禁銀行保險資金違規流入股市、債市、期市,影響大宗商品價格,避免脫實向虛、空轉套利。嚴禁對符合支持條件的煤電、煤炭等企業和項目違規抽貸、斷貸,防止運動式減碳和信貸“一刀切”。
期貨日報記者了解到,為進一步強化市場風險防控,避免投機資本過度流入期貨市場,防范資本無序擴張,鼓勵市場穩定持倉,鄭商所對動力煤期貨部分合約實施交易限額,自2021年10月8日當晚夜盤交易時起,非期貨公司會員或客戶在動力煤期貨2204、2205、2206、2207、2208及2209合約上單日開倉交易的最大數量為500手,在動力煤期貨2110、2111、2112、2201、2202及2203合約上單日開倉交易的最大數量仍為100手。套期保值交易和做市交易的開倉數量不受交易限額限制。
政策市場雙調節,打出一套“組合拳”
記者梳理資料發現,今年9月以來,面對“黑色旋風”,政府打出了一系列“組合拳”,多措并舉確保大宗商品保供穩價工作落到實處。國家對能源類大宗商品價格持續關注,調控政策更是層層加碼。
9月16日,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近日,國家發改委向各地方和有關企業發出通知,就抓緊做好發電供熱企業直保煤炭中長期合同全覆蓋工作做出安排。一方面,要求推動煤炭中長期合同對發電供熱企業直保并全覆蓋,確保發電供熱用煤需要,守住民生用煤底線;另一方面,發電供熱企業和煤炭企業在今年已簽訂中長期合同基礎上,再簽訂一批中長期合同,將發電供熱企業中長期合同占年度用煤量的比重提高到100%。這項舉措既堅守民生用煤底線,又充分發揮煤炭中長期合同保供穩價的“壓艙石”作用,有效降低社會用煤成本。據了解,通過這項措施,東北地區冬季采暖和供電用煤目前已得到全額落實。
同時,為調動盤活庫存資源,穩定煤炭價格,9月21日,國家發改委表示,鼓勵適度調低旺季存煤標準,守牢7天存煤安全底線。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已建立電煤保供工作專班,將實行淡旺季差別化存煤制度的電廠納入重點保障范圍,電廠運行過程中電煤庫存可用天數低于7天時,立即啟動重點保供機制,相關部門和重點企業將在煤源、運力等方面予以重點協調。
此外,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近期聯合派出督導組,赴相關省份和企業、港口開展能源保供穩價工作督導。重點督導有關省區、企業煤炭增產增供政策落實情況,核增和釋放先進產能情況,有關項目建設投產手續辦理情況,發電供熱用煤中長期合同全覆蓋落實情況,煤炭生產、運輸、交易、銷售環節價格政策執行情況,燃煤發電“基準價+上下浮動”市場化價格機制落實情況。據悉,督導工作堅持問題導向,督促相關地方、企業對照國家能源保供穩價政策措施自查自糾,對落實不到位的將嚴格督促整改;對捏造、散布煤炭漲價信息,惡意囤積、哄抬價格、合謀漲價、串通漲價等違法行為,將積極配合市場監管部門依法及時查處,努力保障能源市場平穩運行。
有了政策兜底,保供穩價就有了堅強的后盾,但想從根本上緩解能源類大宗商品價格波動給企業帶來的壓力,還需要市場化機制的加持。9月22日,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更多運用市場化辦法穩定大宗商品價格,強調宏觀政策要圍繞市場主體需求精準實施,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進一步完善用能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加快建設全國用能權交易市場,同時,促進產業升級和能源結構調整,推動綠色低碳發展,能夠從需求側緩解煤炭能源供需失衡的態勢。政策指引與市場調節相輔相成,形成合力,有利于引導大宗商品市場回歸理性。
免責聲明:tiegu發布的原創及轉載內容,僅供客戶參考,不作為決策建議。原創內容版權與歸tiegu所有,轉載需取得tiegu書面授權,且tiegu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原創內容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轉載內容來源于網絡,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方便學習交流,并不代表tiegu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如無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權,敬請告之,核實后,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申請授權及投訴,請聯系tiegu(400-8533-369)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