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績效名列前茅的單位捧得“金杯”“銀杯”,重點專項工作創造佳績的團隊獲得“大紅旗”“小紅旗”……在5月11日召開的4月份“奮勇爭先獎”頒獎儀式暨精益運營成果發布會上,馬鋼表彰先進、鞭策后進,引導、激勵公司上下拿出更好狀態,創造更好水平,實現更大突破。這也是馬鋼大力推進實施績效改革的一個縮影。
馬鋼深入貫徹中央及寶武黨委的統一部署,牢牢把握“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的總要求,迅速興起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熱潮,努力以重點工作成效檢驗主題教育成果。推進績效改革,充分激發企業高質量發展內生動力,助力加快打造后勁十足大而強的新馬鋼,是其中一項重要舉措。
高位謀劃 確立“路線圖”
績效管理是提升治理效能、管理效率、運營效益的“牛鼻子”。
隨著馬鋼國企改革三年行動89項改革任務高質量落地,公司治理的規范性和體系的成熟度進一步提升。然而,寶武全力以赴加快建設世界一流偉大企業的戰略目標,對馬鋼的管理舉措、管理理念、管理文化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
如何真正實現薪酬分配與績效評價相匹配、履職擔當與績效評價相匹配、崗位檔級與績效評價相匹配?怎樣持續深化三項制度改革,把握“聚焦績效、責任到位、剛性執行、掛鉤考核”工作主線,進一步強化“績效為王”的考評機制,構建貫通融合的運行體系?
面對這一系列迫切需要解答的問題,馬鋼成立以黨政主要領導為組長的績效改革領導小組,統籌組織績效、崗位績效改革各項工作。領導小組下設生產制造組、經營管理組2個工作小組,負責績效方案策劃、績效溝通等工作。大力開展績效改革“百日攻堅”活動,按照“統籌規劃、分步實施、過程驗證、多次迭代”方式,編制和完善57家單位的組織績效評價標準及崗位績效“一人一表”。致力建立健全更為科學有效的績效管理模式,為不同的組織和個人,搭建“賽場”、劃定“賽道”、制定“賽規”,建立健全全員“賽馬”機制,以績效“杠桿”促進指標改善、重點工作落地,打通“干部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的“最后一公里”。目前,“百日攻堅”活動正按照計劃節點有序有力推進。
在推進過程中,馬鋼堅持實事求是,大興調查研究之風。一方面,由公司分管理領導帶隊,赴兄弟企業進行績效管理全面對標,從績效評價、結果運用等方面進行對比分析,汲取經驗、找準差距,確立優化改進的方向;另一方面,深入基層一線進行專題調研,察實情、聽真話、聚眾智,征集、吸納績效改革的意見建議。
經過廣泛深入的調研,馬鋼借鑒先進實踐經驗,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系統策劃編制了績效改革方案(初稿)。明確協同“四個導向”、壓實“四層指標”、關注“三個強化”、促進“三個結合”的績效改革“線路圖”,引導各單位“超跑追領、價值創造”,一手抓極致高效,一手抓結構渠道,全面站穩寶武第一方陣。協同“四個導向”,即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責任導向、結果導向。壓實“四層指標”,即公司、廠部、分廠、作業區四級績效評價標準承接公司目標任務,崗位績效壓實公司經營層、直管干部(含到齡退出)、任期制經理層及員工責任。關注“三個強化”,即強化事故評價,強化部門履職,強化專業管理。促進“三個結合”,即組織績效與崗位績效相結合,績效評價與薪酬分配相結合,組織績效與奮勇爭先獎評選相結合。
持續改進 用好“指揮棒”
改革絕非一蹴而就,久久為功才能取得實效。
馬鋼完善績效改革推進機制,“百日攻堅”期間,工作小組實行周例會制度,總結工作、查找不足、固化經驗、持續推進,并將進展和問題及時匯報公司領導小組。同時,按照“績效是大家共同績效,績效方案要靠大家共同創造”的理念,一切從實際出發,在編制過程中,按照“從上往下”壓實和“從下往上”反饋方式,充分開展績效溝通,與各單位正職領導和績效管理人員溝通,形成組織績效評價方案。在實施過程中,按照“編制一家、評價一家、完善一家”循序漸進的方式推進,并根據對標對象的變化,以及運用過程中發現的問題,不斷對方案進行優化完善,使之更加科學、更富實效。
為充分發揮績效管理“指揮棒”“風向標”作用,馬鋼在績效改革重點圍繞組織績效、崗位績效評價進行完善。在分解任務上,全面承接任期目標、年度任務、商業計劃書、對標找差及公司新增任務指標。在評價方式上,組織績效采用“關鍵績效指標KPI +事故事件”評價模式,崗位績效采用“掛鉤組織績效+崗位管控指標+專業管理能力”評價模式。在評價周期上,組織績效、崗位績效均調整為月度評價,進一步提升績效評價的及時性和牽引性。在評價內容上,以效益為中心和出發點,聚焦降本增效、兩頭市場、結構調整等。在關鍵指標上,圍繞產量、降本、毛利、鐵水成本、跑贏指數、品種比、直供比、品牌運營、費用等關鍵指標,按百分制設置權重,對重點指標設置差異化評價方法。在掛鉤利潤上,月度績效結果掛鉤公司利潤,根據公司盈虧情況,建立各單位績效得分同步上下浮動機制,建立公司直管干部的月度績效薪與公司盈虧同步上下浮動機制。強化事故事件評價,建立組織績效評價負面扣分清單表、正面加分清單表,引導各單位堅守安全生產底線、嚴守生態環保紅線,努力在生產、經營、建設、管理等方面為公司做出更大貢獻。公司還不斷完善崗位績效“一人一表”評價體系,將組織績效分值作為單位各級管理人員、員工崗位績效評價的主要組成部分,實現壓力層層傳遞、責任人人共擔;崗位績效結果,則決定個人績效獎高低及個人業績檔級,凸顯以價值創造為本的績效導向。
與此同時,公司不斷完善“賽馬機制”下的“奮勇爭先獎”評選。在“重點專項奪紅旗”“揭榜掛帥上榜單”的基礎上,增設“綜合績效賽道獎”。將41家單位和部門分別納入三個賽道中,其中賽道一、賽道二為月度賽道,賽道三為季度賽道,對月度及季度綜合績效前兩名的分別頒發“金杯”獎、“銀杯”獎;同時,公司績效評價領導小組,根據組織績效排名,對個別單位給予“蝸牛”稱號。在頒獎儀式上,“金杯”分享經驗,揭示方法、啟發思路,以點促面,提升整體管理水平;“蝸牛”表態發言,對標找差、反思不足,拿出切實有效的措施,促進績效改善。
在實施組織績效賽道爭先的同時,公司還開展管理人員崗位賽馬。將公司直管的管理人員、首席師、技能大師,分別劃入8個賽道,按月、季、年賽道,基于崗位“一人一表”評價結果,結合崗位日常表現和負面清單情況,進行賽馬排序并與薪酬掛鉤。對月度綜合排名末位的,進行談話提醒、績效輔導。
通過推進績效改革,馬鋼“績效為王”的考評機制逐步完善,“以奮斗者為本、以績效論英雄、以結果論成敗”的績效文化氛圍逐漸濃郁,引導激勵廣大員工全力攻堅硬指標、改善軟要素,在市場寒冬中奮力奔跑。3月份,馬鋼順利實現月度扭虧。4月份,生產經營亮點紛呈:煉鐵總廠鐵水日產保持高水平,四鋼軋總廠創造有爐役檢修月產量新紀錄,長材事業部降本增效跑出加速度,3號高爐整修高效推進,極致高效生產邁上嶄新平臺,月度盈利水平進一步擴大。
奮楫會當擊水,改革未有窮期。績效改革成效初顯,讓馬鋼人的底氣更強、信心更足、步履更快。當前,馬鋼正以主題教育為動力,加速推進績效評價辦法的修訂完善,努力為新時代馬鋼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
免責聲明:tiegu發布的原創及轉載內容,僅供客戶參考,不作為決策建議。原創內容版權僅歸tiegu所有,轉載需取得tiegu書面授權,且tiegu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原創內容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轉載內容來源于網絡,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方便學習交流,并不代表tiegu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如無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權,敬請告之,核實后,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申請授權及投訴,請聯系tiegu(400-8533-369)處理。